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锅烟的意思、锅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锅烟的解释

锅底上的烟灰。 沙汀 《丁跛公》:“十多个脸上涂着锅烟,头上插着油纸枚子的汉子,冲进来了。” 耿简 《爬在旗杆上的人》:“石灰刷个白地子,用锅烟子写标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锅烟(guō yān)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名词,指锅底长期受火焰熏烧后形成的黑色烟灰,亦称“锅煤”“锅底灰”。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基本释义

指附着于炊具(如铁锅、陶锅)底部的黑色炭化物,由燃料(柴草、煤炭)不完全燃烧产生。该词最早见于清代文献,如《红楼梦》第四十二回提及“锅烟气”可入药。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1卷,第1238页)


二、详细释义与文化关联

  1. 物质属性

    锅烟主要成分为碳微粒,质地轻脆,易脱落。传统中医将其列为药材(称“百草霜”),用于止血、解毒,常见于《本草纲目》等典籍。

    来源:《中华本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第8册)

  2. 生活应用

    • 制墨原料:古代混合胶质制成廉价墨块,供书写或拓印。
    • 民间工艺:部分地区用作染料或陶器釉料成分。

      来源:《中国民俗辞典》(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207页)


三、现代语境中的用法

在方言与文学作品中,“锅烟”常隐喻生活艰辛或陈旧事物,如谚语“一脸锅烟像灶神”(形容面容污浊)。当代使用多见于民俗研究及传统医学文献。

来源:《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卷)


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及学术文献,涵盖语言学、民俗学、中医药学多维考据。

网络扩展解释

“锅烟”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锅底附着的烟灰,通常因长期烧火形成,呈黑色粉末状。旧时民间常用它作为书写或染色的材料,例如制作简易墨汁或书写标语。

二、使用场景

  1. 字面用途
    在文学作品或方言中描述锅底灰,如沙汀《丁跛公》提到“脸上涂着锅烟”以刻画人物形象。
  2. 引申用途
    可制成“锅烟子”,用于书写、染色或传统工艺(如制墨)。

三、其他解释

部分资料提到“锅烟”作为成语,比喻“家庭生活繁忙”(如炊烟袅袅的景象),但此用法较罕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四、相关词汇

若需进一步了解方言用法或文学案例,可参考《丁跛公》等作品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拔刀相向百叠八体别生枝节抄袭沉淀沉湎,沉湎于槌击楚腰大花边澄泥雕瓠鼎折覆餗放良书发闻焚躯港澳台投资经济旰食宵衣故纵嚎啕大哭环扣夹壁剪切力接绝靖康之变荆州笄岁旧编撅撒恳愊枯竭燎燎隆富龙笺灭却目触木厥儜劣牛宿批条齐姜起柩侵寇球队荣草三爵刹把删弃善种盛才神妙説怀属心泰斗贪色秃臣帷宫五行八作现报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