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ong] 地名,在山西省
(1).謂與天地萬物融合為一。《莊子·在宥》:“頌論形軀,合乎大同,大同而無己。” 郭象 注:“其形容與天地無異。” 成玄英 疏:“聖人盛德軀貌,與二儀大道合同,外不闚乎宇宙,内不有其己身也。”《列子·黃帝》:“ 子夏 曰:‘以 商 所聞夫子之言,和者大同於物,物無得傷閡者,遊金石,蹈水火,皆可也。’”
(2). 戰國 末至 漢 初的儒家學派提出的一種理想社會,與“小康”相對。《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與,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種理想社會曾為許多人所向往。 洪秀全 、 康有為 、 譚嗣同 和 ********* 都曾受過“大同”思想的影響。
(3).指國家統一。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風操》:“今日天下大同,須為百代典式,豈得尚作 關中 舊意?” 王利器 集解:“此當 隋 時而言, 隋 統一天下,結束南北對峙局面,故雲‘大同’。”
(4).大體相同。《漢書·西域傳上·大宛國》:“自 宛 以西至 安息國 ,雖頗異言,然大同,自相曉知也。”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二六:“不過許多小異之中,也盡有大同的成分存在。”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大同漢語 快速查詢。
"大同"作為漢語複合詞,其核心釋義可從三個維度解析:
一、本義層面 《漢語大詞典》指出"大同"指"天地萬物融合為一的和諧狀态",該釋義源于《莊子·在宥》"頌論形軀,合乎大同"的哲學命題。在道家思想體系中,這個概念強調破除事物界限,達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二、儒家倫理範疇 《禮記·禮運》賦予"大同"社會理想内涵,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解讀其為"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社會形态,具體特征包括:
三、現代語義延伸 當代漢語中該詞衍生出:
四、詞源學考據 根據《漢字源流字典》,"同"字甲骨文作"凡口",本義為"衆口同聲",由此引申出"統一""共同"的涵義,與"大"組合構成程度強化式複合詞,該構詞法常見于先秦典籍。
“大同”一詞具有多重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儒家理想社會
源自《禮記·禮運》,描述“天下為公”的最高社會形态:
道家哲學思想
《莊子·在宥》提出“合乎大同”,指人與天地萬物融合為一的境界,強調消除自我與自然的界限。
山西省大同市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文獻原文(如《禮記·禮運》全文),可參考、4的古典譯文鍊接。
寶犀北寺獄殘兵敗将徹膽誠虔宸懷臣佐傳道受業垂暮之年撺道存謝鹾筴儋書放偷發撚菲葑肥甘赗遺高扳格于成例公報關都貫顊宏烈後漢畫屏花月緣瑊石酒渴開路先鋒窺圖了哨臨睨録第輪枝眉山匿情平水韻牆裡開花牆外香遣歸竅妙旗幹期戰瑞雪霏霏三腳架散悶慎靜庶舊樹子思婦聳誠松垮讨羽條貫部分窱袅團扇歌彎路舞師小岘春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