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雪阳春的意思、白雪阳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雪阳春的解释

《白雪》《阳春》是 战国 时期 楚国 的两支高雅歌曲。见《文选·宋玉〈楚王问〉》。后亦用以泛指高雅的诗歌和其他文学艺术。 宋 王禹偁 《为宰相谢赐御制歌诗表》:“台衡宸扆之铭,彼何肤浅;《白雪》《阳春》之句,空衒清新。” 明 徐霖 《绣襦记·鸣珂嘲宴》:“《白雪》《阳春》无敌,行云响遏。”《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词歌《白雪》《阳春》,曲唱清风明月。”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一一一:“亡 秦 三户事全殊,《白雪》《阳春》献路隅。”参见“ 阳春白雪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白雪阳春(bái xuě yáng chūn),汉语成语,是“阳春白雪”的别称,典出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的《对楚王问》。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义溯源

  1. 原指高雅乐曲

    据《文选·宋玉〈对楚王问〉》记载,楚襄王问宋玉为何士民众庶不赞誉其行为,宋玉以音乐作比: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此处《阳春》《白雪》被描述为战国时楚国的高雅乐曲,因艺术技巧艰深,能理解和唱和者极少。


二、引申义与象征

  1. 代指高深艺术或精英文化

    成语后泛指一切格调高雅、内涵深邃的文学艺术作品或思想理论。例如:

    唐代薛用弱《集异记》载:“白雪阳春,雅调难和。”

    强调此类创作因审美门槛高,不易被大众广泛接受。

  2. 隐喻人才或事物的稀缺性

    结合“曲高和寡”的典故,暗含对卓越却孤独的精英状态的感慨,如宋代葛长庚词云:“白雪阳春,一曲西风几断肠。”


三、语用特征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释“阳春白雪”为:“古代楚国歌曲名。后用以泛指高雅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ISBN 978-7-100-17049-1]

    注:因未提供可验证的在线链接,此处标注纸质权威辞书来源。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2430-8]

  3. 《成语源流大辞典》

    详述典故出自宋玉《对楚王问》,并分析其文化象征意义。

    [江苏古籍出版社,刘洁修编著]

网络扩展解释

“白雪阳春”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用法:

一、基本释义

指战国时期楚国的两支高雅乐曲《白雪》和《阳春》,现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常与通俗文化形成对比。

二、出处与典故

  1. 历史溯源:最早见于战国宋玉《对楚王问》,文中提到《阳春》《白雪》的演奏仅有数十人能理解和唱和,而通俗的《下里》《巴人》则有数百人附和。
  2. 文献引用:宋代王禹偁在《为宰相谢赐御制歌诗表》中曾用此典,形容高雅诗文。

三、用法与延伸

四、注意

成语常见写法为“阳春白雪”(调换顺序),两者含义相同。例如《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多采用“阳春白雪”作为主词条。

别人正在浏览...

安身立命碧空鄙弃操刀伤锦炊养词伯单位大猪蹄子耋寿刚土隔山功夫钩拿诡谋过市号坎换鹅手皇旨画鱼秽人混糅翦灭醮告鲒酱矜世取宠剧变窭乏款杂魁瘣阑语棱郭凉荫连科敛踪鬣鬁历世摩钝流觞鸟踊丕址乾研墨庆室青茁七张八嘴齐智确确人工降雨丧精畲太君顺实铄绝姝秀天朝天袠刓缪顽凶痫痓县灋乡士细高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