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哀迫的意思、哀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哀迫的解释

悲痛困迫。 唐 赵璘 《因话录》卷三:“新妇有哀迫之事,须面见姑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锡九》:“ 锡九 哀迫中,尚望妻归;久而渺然,悲愤益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哀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因悲痛而感到窘迫或急迫,形容人处于极度悲伤且处境艰难、内心焦灼的状态。以下从词典释义、构成分析和例证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词典释义

  1. 基本含义

    “哀迫”指因极度悲伤而导致身心困窘、急迫无措。其中“哀”强调内心的悲痛情感,“迫”则侧重外部压力或内心焦灼带来的紧迫感,二者结合凸显一种内外交困的境况。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哀”的释义包含“悲伤”,“迫”的释义含“急促”“逼迫”。

  2. 情感与处境的双重性

    该词不仅描述悲伤情绪,更强调这种情绪引发的现实困境(如生计艰难、时间紧迫等),常见于古典文献中描写人物遭遇重大打击时的状态。

    来源:《汉语大词典》收录“哀迫”词条,释为“悲伤困迫”。


二、构词与语义分析

合成词逻辑:

“哀”为情感诱因,“迫”为情感导致的后果,二者构成因果关联,形成“悲极而困”的复合意象。


三、古典文献例证

  1. 杜甫《醉时歌》:

    “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虽未直用“哀迫”,但后世注家常以“哀迫”形容诗中广文先生清贫潦倒、抱负难伸的悲困心境。

    来源:《杜诗详注》(清·仇兆鳌)评此诗为“叹贫之极,哀迫之辞”。

  2. 《聊斋志异·宫梦弼》:

    描写主人公家道中落后“囊橐萧瑟,哀迫无计”,指其因贫困而悲伤无助,进退维谷。

    来源:《聊斋志异》原文及清代但明伦评本。


四、现代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哀迫”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创作,形容个体遭遇重大变故(如丧亲、失业、疾病)时,情感崩溃与生存压力交织的极端状态。

示例:

“母亲病逝后,他既要偿还债务,又要抚养幼弟,终日处于哀迫之中。”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1994.
  3.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年影印本.
  4. 仇兆鳌. 《杜诗详注》. 中华书局, 1979.
  5. 蒲松龄. 《聊斋志异》.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注:因古籍原文链接难以直接提供,建议通过权威出版社或学术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检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哀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古籍与现代词典解释综合理解:

1. 基本含义
指悲痛与困迫交加的状态,多用于描述人在极度悲伤的同时又面临现实困境的心理或处境。例如《聊斋志异·陈锡九》中提到“哀迫中,尚望妻归”,即刻画了主人公在悲苦与困顿中仍抱有希望的心境。

2. 词源与结构

3. 近义词与语境
类似表达有“悲困”“忧迫”,但“哀迫”更强调情感与处境的叠加。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文学作品或历史文本中。

4. 发音与书写
拼音为āi pò,注意“迫”在此读作pò(非多音字“pǎi”)。

提示:若需具体古籍例句或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聊斋志异》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拔萃出群百般刁难悲角霃霃尺璧寸阴宠敬垂天村务酒大坡典实叠发蹲班房梵行先生丰昂覆盖面夫贵妻荣絯蔽甘毳刿心怵目咍乐核办合钤候吏回春之术楗槌江调交袵假是季材进退荣辱骏稳流居留幕灓水覼举鹿挺梅天猛利内祠逆祀漂亮朋友破纱帽堡堠遣嫁钦件容止塞白申宫神官慎举朔裔嵩京遂过索瘢万赖俱寂伪态委委蛇蛇龌龊详明骁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