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军的意思、北洋海军的详细解释
北洋海军的解释
清政府的主要新式海军。1874年清政府筹划海防。次年命李鸿章督办海防,开办水师学堂,购置外国军舰,修筑旅顺和威海卫军港。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1888年制定《北洋海军章程》,编成北洋海军。计有大小军舰二十五艘,官兵四千余人。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覆灭。
词语分解
- 北洋的解释 清代指辽宁、河北、山东一带 详细解释.指 渤海 、 黄海 区域。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今自 二浙 至 登州 与 密州 ,皆由 北洋 ,水极险恶。”. 清 末指 奉天 今 辽宁省 、 直隶
- 海军的解释 一个国家海上作战的全部军事组织,包括造船厂、修船厂、基地、人员、船只、办公机构及军官详细解释在海上作战的军队。现代海军通常由水面舰艇、潜水艇、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各兵种及各种专业部队组成。别于陆
网络扩展解释
北洋海军是清朝末期创建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其发展历程和历史意义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阐述:
1.基本定义与成立背景
北洋海军(又称北洋水师)是清政府于1888年正式成立的近代化海军舰队,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主导创建。其组建背景与19世纪中后期列强侵略密切相关,尤其是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和中法战争(1884年)的刺激,促使清政府加强海防建设。
2.规模与实力
- 装备:舰队主要军舰25艘,辅助舰船80余艘,包括从德国、英国购置的“定远”“镇远”等铁甲舰,一度被誉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九(按《美国海军年鉴》排名)。
- 官兵:编制约4000人,设有提督(丁汝昌)、总兵等职,并聘用英国教官琅威理等外籍顾问。
3.重要事件与问题
- 撤旗事件:1890年因总教习琅威理与右翼总兵刘步蟾关于指挥权的冲突,导致琅威理辞职,暴露了内部管理混乱和权责不清的问题。
- 经费困境:海军经费被挪用于颐和园修建,且1891年后因户部限制拨款,舰船更新停滞,逐渐落后于日本联合舰队。
4.覆灭与影响
- 甲午战争: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于黄海海战受创,最终在威海卫战役全军覆没,丁汝昌、刘步蟾等将领殉国。
- 历史评价:北洋海军的失败被视为中国近代化尝试的缩影,反映了清廷腐败、制度缺陷和战略失误,同时也推动了后续军事改革的反思。
5.章程与制度
1888年颁布的《北洋海军章程》是中国首部近代海军规范,明确了舰队编制、军衔等级和训练标准,但实际执行中因官僚体系僵化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战役或人物细节,可参考来源网页(如、5、9)。
网络扩展解释二
北洋海军是指中国清朝时期的海军力量。现在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词的含义、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含义】
北洋海军指的是清朝时期成立的主要海军力量,驻扎在北洋(即今天的天津附近)。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化的海军。
【拆分部首和笔画】
北洋海军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北(一丨丶)洋(宀⺍冫)海(氵云)军(冖冂冋冎)
【来源】
北洋海军的词源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间,当时清政府为了强化自己的海上防御力量,成立了这支海军。
【繁体】
北洋海軍(繁體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关于北洋海军的古时候汉字写法,我们很难给出准确的答案。因为这个词的使用发展在近代,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
【例句】
北洋海军在中国近代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组词】
北洋舰队、北洋海军学堂、北洋船坞、北洋海军军官
【近义词】
北洋舰队、北洋水师
【反义词】
南洋海军、中国陆军
这些就是关于北洋海军的相关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很乐意回答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