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蹈义的意思、蹈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蹈义的解释

遵循仁义之道。 三国 魏 曹植 《辅臣论》之二:“处平则以和养德,遭变则以断蹈义。” 唐 康骈 《剧谈录·李德裕》:“其后五镇藩方,再居廊庙,蹈义怀仁,始终一致。” 明 方孝孺 《娱静楼记》:“居正蹈义者不良於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蹈义

指践行道义,坚守正义准则,体现为以行动实践道德原则的精神追求。

一、字义溯源

  1. 蹈:本义为“踩踏”,引申为“遵循、实行”。《说文解字》释“蹈,践也”,强调身体力行的实践性。
  2. 义:指合乎伦理的道德准则。《孟子·告子上》云:“义,人之正路也”,代表社会公理与个人操守。

二、文化内涵

“蹈义”强调将道德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如:

三、典籍例证

  1. 《三国志·魏书·王昶传》:“蹈义而轻死,虽古人所难。”
  2. 《宋书·孝义传》:“临危蹈义,视死如归。”

四、现代诠释

当代语境中,“蹈义”体现为恪守法治精神、履行社会责任,如公正执法、公益奉献等行为,延续“知行合一”的传统伦理价值。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蹈义”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遵循或坚守仁义、正义之道,尤其在面临困境时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道义。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词义
    “蹈”原意为踩踏(如《说文解字》中“蹈,践也”),引申为“践行”;“义”指公正、道德。结合后,“蹈义”意为坚守正义,遵循仁义之道,强调在道德选择中优先维护道义而非个人得失。

  2. 出处与用例

    • 最早见于三国魏曹植《辅臣论》:“处平则以和养德,遭变则以断蹈义。”(指在变故中以果断态度践行仁义)。
    • 唐代康骈《剧谈录》称李德裕“蹈义怀仁”,体现其始终如一的道义坚守。

二、使用场景

三、延伸理解

可通过权威词典(如汉典)或古籍进一步了解其历史用例及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百封白衫儿榜标薄技在身贝朋徧存冰壸秋月搏战怅悢长是长夏尺一板吹纶絮大君子董司断崖式反税反形烽火树锋气富艳攻理豪门贵胄狠闇骄乐镌价看囊钱哙伍拉绊阑残鳞鳞离弦走板明庶风米蛀虫闹饮披搭髬髵披拂破昏前五代穷鳞攘肌及骨尚且擅势史班市落收案説闲话思子蔓孙庞斗智汤池陶家天报天笔停省退旅进旅退却图王香芬猃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