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槁的意思、席槁的详细解释
席槁的解释
席藁。藁,指用禾秆编成的席子。坐卧藁上是古人请罪的一种方式,因以指请罪。
词语分解
- 席的解释 席 í 用草或苇子编成的成片的东西,古人用以坐、卧,现通常用来铺床或炕等:席子。草席。苇席。竹席。凉席。席地而坐。席卷(僴 )。 座位:席位。席次。出席。列席。 酒筵,成桌的饭菜:筵席。宴席。酒席。
- 槁的解释 槁 ǎ 枯干:槁木。枯槁。槁悴。槁木死灰(喻心情冷漠,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古同“藁”,草。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席槁”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古语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分解
“席”指用草、竹等编织的坐卧用具,《说文解字》释为“藉也”;“槁”本义为枯木,《说文·木部》载“槀,木枯也”,后引申为干燥、枯瘦的状态。二字组合后,字面意为“以枯槁草木制成的席子”。
二、文献用例
- 古代丧礼制度:据《仪礼·丧服》记载,守丧期间需“寝苫枕块”,其中“苫”即草垫,与“席槁”功能相似,体现居丧者哀痛之情。
- 象征贫寒境遇:《后汉书·袁闳传》有“席槁飧水”的描述,用以形容生活简朴清苦的状态。
三、现代使用范畴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主要见于古典文献研究、历史题材创作等领域。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将其标注为“古代丧礼用具”,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未收录此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席槁”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1.基本释义
- 词义:指用禾秆编织的席子。古人通过坐卧在这种粗糙的席子上,表达请罪的诚意或居丧的礼节。
- 结构:“席”为半包围结构,指席子;“槁”通“藁”(gǎo),意为禾秆,左右结构。
2.文化背景
- 请罪用途:古代臣子或犯错者以“席槁”为坐具,象征自我惩罚。例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记载:“应侯席槁请罪”。
- 居丧礼节:部分文献提到,席槁也用于守丧期间,体现对逝者的哀悼。
3.文学引用
- 宋代洪迈诗句:“新席槁梧香更滑”,此处“槁梧”可能代指席槁的材质,侧面反映其日常或文学化用途。
4.读音与注音
“席槁”既是一种具体器物(禾秆席),也承载了古代礼仪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常见于请罪或丧礼场景。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史记》《汉典》等权威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筚辂裁诏层折禅乘车尘马足成周传嬗待刚二驾肥皁奉还丰容靓饰富櫜恭惟关索管座寒酷悍虐寒心和齐轰传滑距荒幼蹇澁骄人惊怵寄书邮九举酒隐亏心愣冲冲例侪领给领选笠泽老翁龙殿露布冒儿咕咚甿謡迷天秘藴恼骂宁止平善浅注揿纽去日深沟壁垒水电报叔妹四学苏洵腾鶱涂歌晚祷罔上虐下无情无义五属大夫下坂走丸哮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