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蹈義的意思、蹈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蹈義的解釋

遵循仁義之道。 三國 魏 曹植 《輔臣論》之二:“處平則以和養德,遭變則以斷蹈義。” 唐 康骈 《劇談錄·李德裕》:“其後五鎮藩方,再居廊廟,蹈義懷仁,始終一緻。” 明 方孝孺 《娛靜樓記》:“居正蹈義者不良於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蹈義

指踐行道義,堅守正義準則,體現為以行動實踐道德原則的精神追求。

一、字義溯源

  1. 蹈:本義為“踩踏”,引申為“遵循、實行”。《說文解字》釋“蹈,踐也”,強調身體力行的實踐性。
  2. 義:指合乎倫理的道德準則。《孟子·告子上》雲:“義,人之正路也”,代表社會公理與個人操守。

二、文化内涵

“蹈義”強調将道德理念轉化為具體行動,如:

三、典籍例證

  1. 《三國志·魏書·王昶傳》:“蹈義而輕死,雖古人所難。”
  2. 《宋書·孝義傳》:“臨危蹈義,視死如歸。”

四、現代诠釋

當代語境中,“蹈義”體現為恪守法治精神、履行社會責任,如公正執法、公益奉獻等行為,延續“知行合一”的傳統倫理價值。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蹈義”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遵循或堅守仁義、正義之道,尤其在面臨困境時不惜犧牲個人利益維護道義。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詞義
    “蹈”原意為踩踏(如《說文解字》中“蹈,踐也”),引申為“踐行”;“義”指公正、道德。結合後,“蹈義”意為堅守正義,遵循仁義之道,強調在道德選擇中優先維護道義而非個人得失。

  2. 出處與用例

    • 最早見于三國魏曹植《輔臣論》:“處平則以和養德,遭變則以斷蹈義。”(指在變故中以果斷态度踐行仁義)。
    • 唐代康骈《劇談錄》稱李德裕“蹈義懷仁”,體現其始終如一的道義堅守。

二、使用場景

三、延伸理解

可通過權威詞典(如漢典)或古籍進一步了解其曆史用例及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邦賊悲哽筆辯别院佛龛筆力鄙生博達不分皂白不忮不求觇覽鈔引愁怖楚逸麤妙丁娘十索段疋獨一放虎遺患煩惱魔風帶貴造盍如恢胎渾侖镬亨虎書僵殕監學積賄積賤靜簡蠲敝崇善課筒林海六辔粝粢爐先生賣爐盲風晦雨面诤片紅前家後繼七颠八倒清風飯區極镕冶三趾杓風恃強淩弱手機帥甸疏爽司政算銀縮縮通酬五鸠習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