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头蜜的意思、刀头蜜的详细解释
刀头蜜的解释
喻贪小失大,利少害多。语本《四十二章经》:“财色之於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宋 薛季宣 《读邸报》诗:“世味刀头蜜,人情屋上乌。” 宋 范成大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诗之二:“忧渴焦山业海深,贪渠刀蜜坐成禽。”
词语分解
- 刀的解释 刀 ā 用来切、割、斩、削、砍、刺、铡的工具:刀子。刀兵。刀法。剪刀。镰刀。 中国的纸张计量单位:一刀合一百张。 古代的一种钱币,因其形如刀故称:刀币。 姓。 笔画数:; 部首:刀;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刀头蜜"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表面甜美诱人,实则暗藏危险或祸害的事物。比喻看似有利可图或令人愉悦,实则会带来严重损害或灾祸的诱惑。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 基本释义
- 字面意思: 刀刃上涂抹的蜂蜜。
- 比喻义: 比喻那些外表甜蜜美好、极具吸引力,但本质或结果却极其危险、有害的事物或行为。它强调诱惑背后潜藏着巨大的风险或伤害,警示人们不要被表面的好处所迷惑而忽视潜在的致命危机。
二、 出处与典故
“刀头蜜”的典故直接来源于佛教经典:
- 《佛说四十二章经》: 这是现存最早的中文佛经之一,其中有一段著名的比喻:
“佛言: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
- 翻译与解释: 佛陀说,世人难以舍弃财富和美色(泛指各种贪欲)。这就像刀刃上沾了少许蜂蜜,味道甜美但分量根本不够一顿饭,小孩子如果因为贪图那点甜味去舔舐刀刃,就会有被割断舌头的危险。这里的“刀刃有蜜”形象地阐释了“刀头蜜”的寓意——贪图一时的小利(蜜),却可能招致严重的灾祸(割舌)。
三、 深层解析
- 诱惑性与危险性并存: “蜜”象征诱惑、甜头、表面的好处;“刀”象征危险、伤害、潜在的巨大代价。两者结合,生动刻画了诱惑背后暗藏杀机的本质。
- 警示贪欲: 这个成语常用于警示人们不要贪图眼前的小利或一时的享乐,否则可能付出惨重的、无法挽回的代价。它提醒人们要明辨是非,看清事物的本质,保持清醒的头脑,抵制诱惑。
- 应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
- 高收益但极高风险的投资(如庞氏骗局)。
- 看似轻松获利实则违法犯罪的途径(如贩毒)。
- 沉迷于不良嗜好带来的短暂快感(如吸毒、赌博)。
- 不正当关系带来的表面欢愉。
- 任何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健康、安全、自由、名誉等)才能获得的“好处”。
四、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 对“刀头蜜”的释义明确指向其佛教经典出处和比喻义,强调其“利少害多”的核心含义。
- 《现代汉语词典》: 将其作为成语收录,释义为“比喻贪图小利而招致大祸害”。
- 《辞海》: 在相关条目或佛教文化部分会阐释此典故及其寓意。
- 《佛学大辞典》: 会详细解释《佛说四十二章经》中的这个比喻及其在佛教教义中的作用(教导人戒除贪欲)。
- 《佛说四十二章经》: 最原始、最权威的出处文本。
五、 总结
“刀头蜜”是一个具有深厚佛教文化背景的成语,它用极其形象的比喻(舔舐刀刃上的蜜)深刻地揭示了诱惑背后潜藏的巨大危险。它告诫世人要洞察本质、克制贪欲、远离那些看似美好实则致命的陷阱,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智慧中深刻的处世哲学和警示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刀头蜜”是一个汉语成语,比喻贪图小利而招致大的损失,强调利少害多。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该成语源自佛教经典《四十二章经》,原文以“小儿贪刀刃之蜜”为喻:刀刃上的蜜虽甜,但舔食时可能割伤舌头,警示人们不可因小失大。
二、出处与典故
- 佛经来源
出自《四十二章经》:“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 文学引用
宋代诗人薛季宣在《读邸报》中写道:“世味刀头蜜,人情屋上乌”,范成大亦有“贪渠刀蜜坐成禽”之句,均用此典表达对短视行为的批判。
三、用法与近义词
- 适用场景:多用于劝诫勿因眼前小利忽视潜在风险,常见于文学、口语表达。
- 近义词:饮鸩止渴、贪小失大、因小失大。
四、辨析误区
需注意与“口蜜腹剑”(形容表面友善实则阴险)的区别。部分非权威资料可能混淆典故人物(如提及李林甫),实为讹传。
别人正在浏览...
黯黑白玉微瑕扳龙宾雁臂章草屋陈臬村蛮汉存亡绝续耽欲缔昵髑髅浮沤钉膏沐海驴恒星皇帝老爷黄石公家传嘉苗睑板缰子家无二主惊羡极颂积土成山卷帙寇暴馈爨困惾力量骊龙陵逼苓茏辂客农业国泡鱼磞见凭几之诏迁令气絶乳节山床霎眼神厂升统身体识会市聚殊途斯世拖网渥眄伍符消化酶小慧笑呀膝部胁肋歇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