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玉匣的意思、蛟龙玉匣的详细解释
蛟龙玉匣的解释
古代殡殓帝王之具。后亦指贵官的棺。《西京杂记》卷一:“ 汉帝 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鎧甲,连以金缕。 武帝 匣上皆鏤为蛟龙、鸞凤、龟麟之象,世谓为‘蛟龙玉匣’。”亦省作“ 蛟龙匣 ”。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平生白羽扇,零落蛟龙匣。” 仇兆鳌 注:“ 朱 注:《霍光传》:赐璧珠璣玉衣,梓宫。则人臣亦可称蛟龙匣也。”
词语分解
- 蛟龙的解释 传说中能使洪水泛滥的一种龙详细解释.古代传说的两种动物,居深水中。相传蛟能发洪水,龙能兴云雨。《礼记·中庸》:“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黿鼉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荀子·劝学》:“积土成山,
- 玉匣的解释 .玉饰的匣子。亦指精美的匣子。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拟<行路难>》诗之一:“奉君金卮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唐 李白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诗:“宝刀隐玉匣,绣涩空莓苔。” 宋 苏轼
专业解析
“蛟龙玉匣”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向汉代帝王或高级贵族所用的玉制葬具,即玉衣,尤其是金缕玉衣。以下是详细解释:
-
字面拆解与象征意义:
- 蛟龙: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蛟龙是能兴云雨、发洪水的龙属神兽,常被视为水神或具有非凡力量的象征。在封建等级制度下,“蛟龙”常被用来隐喻或代指帝王、天子,因其身份至高无上,如同神龙。
- 玉匣:“匣”指盒子、箱子。“玉匣”即玉质的匣子。在汉代丧葬制度中,特指用玉片制作,并用金、银、铜等金属丝线(主要是金缕)编缀而成的殓服,用于包裹尸体,称为“玉衣”或“玉柙”。其目的是保护尸体不朽,并彰显死者至高无上的身份地位。
- 组合义:“蛟龙玉匣”即指帝王(蛟龙)所穿用的玉衣(玉匣)。它不仅仅是一件殓葬用具,更是皇权、身份等级和当时追求不朽的丧葬观念的集中体现。
-
历史背景与考古实证:
- 玉衣制度盛行于汉代(尤其是西汉中期至东汉),是当时最高规格的丧葬礼仪之一。根据《后汉书·礼仪志下》等文献记载,皇帝使用“金缕玉柙”(金缕玉衣),诸侯王、始封列侯、贵人、公主等使用“银缕玉柙”或“铜缕玉柙”,等级森严。
- 考古发现证实了这一制度。例如,河北满城汉墓(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出土了完整的金缕玉衣,广州南越王墓(南越文王赵眜墓)也出土了丝缕玉衣。这些玉衣均由数千片精美的玉片用金、银、铜或丝线编缀而成,覆盖全身,是“玉匣”最直观的实物形态。这些考古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关于“玉匣”作为高级殓服的记载,而“蛟龙玉匣”则特指其中等级最高的帝王玉衣。
-
文化内涵与引申:
- 等级制度的象征:“蛟龙玉匣”是汉代森严等级制度在丧葬领域的极致体现,只有皇帝才有资格使用金缕玉衣(即“蛟龙玉匣”)。
- 长生不朽的追求:玉在中国文化中自古被认为具有防腐、通灵、保尸不朽的神奇功效。用玉衣包裹全身,是汉代统治者追求死后尸身不腐、灵魂升仙观念的直接反映。
- 皇权与神性的结合:将代表帝王的“蛟龙”与象征不朽的“玉匣”结合,体现了将皇权神化,赋予帝王超越凡人的神圣属性。
权威参考来源:
- 文献记载:
- 《汉书·霍光传》:记载了霍光死后被赐予“璧珠玑玉衣”等随葬品,虽未直言“玉匣”,但“玉衣”即其指代。
- 《后汉书·礼仪志下》:明确记载了皇帝使用“金缕玉柙”,诸侯王等使用“银缕玉柙”或“铜缕玉柙”,是“玉匣”制度最直接的文献依据。
- 《西京杂记》(卷第一):有“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的记载,将“玉匣”与帝王丧葬直接关联。
- 考古发现与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机构对满城汉墓、南越王墓等出土玉衣的研究报告,详细描述了玉衣(玉匣)的形制、工艺及等级制度。
- 权威学者如王仲殊等在《汉代考古学概说》等著作中对汉代玉衣制度有系统论述。
“蛟龙玉匣”特指汉代皇帝(蛟龙)死后穿用的、以金线编缀玉片制成的殓服(玉匣/玉衣)。它是汉代最高等级丧葬礼仪的核心组成部分,深刻体现了当时的皇权至上观念、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及追求长生不朽的丧葬文化。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见,主要用于描述或研究汉代帝王丧葬制度及出土文物。
网络扩展解释
“蛟龙玉匣”是中国古代文献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含义的词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蛟龙玉匣”指古代帝王或贵族殡殓时所用的玉制棺椁,匣身雕刻蛟龙、鸾凤、龟麟等祥瑞图案,并以金线相连。其最初专用于帝王,后亦延伸至高级官员的丧葬。
二、文献出处与结构
- 《西京杂记》卷一记载:汉武帝时期的玉匣“镂为蛟龙、鸾凤、龟麟之象”,因工艺华贵,世人称之为“蛟龙玉匣”。
- 材质与形制:匣体类似铠甲,以珠玉装饰(珠襦玉匣),象征尊贵地位。
三、别称与文学引用
该词在历史演变中简化为“蛟龙匣”,如唐代杜甫《八哀诗》中“零落蛟龙匣”即用此典,暗喻李光弼的显赫身份。
四、应用范围
虽最初为帝王专用,但汉代霍光等重臣受赐使用后,逐渐扩展至高级官员,成为身份象征。
“蛟龙玉匣”不仅体现古代丧葬制度的等级观念,也反映了玉器工艺与神话图腾在礼仪中的结合。其从专有名词到文学意象的演变,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玉比德”的思想延续。
别人正在浏览...
饱含比类合义韠冕草緑侧想搀和産利搀杂抄窃澈夜漴漴洞天圣酒将军恩造蜚遯锋利光晕诡丑跪练鼓柁寒床宏休化学肥料徽芳贿托箭笋醮辞交糺鲛盘旌命敬诺旌尚襟裾马牛急弯句号开价科钞愧丧奁币联边龙孽陆弟緑蒙蒙麪汤内郎暖暾配郊辟命乞胡赛因斯善柔兽人死不悔改肆手特种天清日白体敌推擢外集无良习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