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夔魍的意思、夔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夔魍的解释

指夔和魍魉。皆为传说中的山林精怪。亦用以泛指精怪。 清 陈维崧 《南乡子·江南杂咏》词:“夔魍喧豗,枫根渍酒纸成灰。” 清 刘岩 《天台万年藤杖歌》:“风饕雪嚙雨淋沥,孕藏夔魍遭雷霆。”参见“ 魍魎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夔魍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由“夔”和“魍”两个单字组成,均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精怪、山鬼有关。其含义可拆解如下:


一、单字释义

  1. 夔 (kuí)

    • 本义: 传说中的一种独脚山精或怪兽。《国语·鲁语下》记载:“木石之怪曰夔、魍魉。”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为:“神魖也。如龙,一足。” 其形象常被描述为似龙或牛,仅有一只脚,能发出如雷之声。
    • 引申/相关: 亦指古代乐官之名(如舜帝时的乐正夔),或作为地名(如夔州)。在“夔魍”一词中,取其“山精鬼怪”的本义。
    • 来源参考: 《国语·鲁语下》;许慎《说文解字》;《山海经·大荒东经》。
  2. 魍 (wǎng)

    • 本义: “魍”通常不单独使用,而是与“魉”结合为“魍魉”(wǎng liǎng),指山川中的精怪。单独看“魍”,其含义与“魍魉”紧密相连,指代鬼怪、精怪一类。
    • 形象: 魍魉的形象多被描述为矮小、赤黑色,居住在山林水泽之中。《左传·宣公三年》有“螭魅罔两”的记载(“罔两”即“魍魉”的古写),杜预注:“罔两,水神。” 后世多泛指各种害人的精怪。
    • 来源参考: 《左传·宣公三年》及杜预注;张衡《西京赋》(提及“魑魅魍魉”);干宝《搜神记》。

二、复合词“夔魍”释义

“夔魍”作为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是:


三、文化意蕴与用法

“夔魍”一词承载着中国古代先民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想象,反映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它常用于:

夔魍意指古代传说中山林水泽中的精怪鬼物,是“夔”与“魍魉”的合称,泛指一切山精水怪。其词源古老,文化意蕴深厚,多见于典籍与古典文学之中。

主要释义来源综合自:《国语》、《说文解字》、《左传》、《康熙字典》等经典文献及权威辞书对相关单字的训释与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夔魍”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uí wǎng(注音:ㄎㄨㄟˊ ㄨㄤ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如下:

1.基本含义

指传说中的两种山林精怪“夔”和“魍魉”的合称,后泛指一切奇特古怪的精怪或事物。

2.引申含义

在文学中,该词可形容形象离奇、超出常人认知的事物或人。例如清代陈维崧《南乡子·江南杂咏》中“夔魍喧豗”,以精怪的喧闹暗喻社会动荡。

3.使用场景

4.相关出处

5.注意事项

该词属于生僻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于古籍或文学创作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夔”和“魍魉”的单独释义,可参考《山海经》《左传》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索白云亲舍编集唱戏车祸出易大衍钝迟風騷忿郁阜茂抚稚刚忌共生瑰博孤林过继海外关系号件黑天摸地靧沐娇颜揭盖子谨慎小心菊花节郡倅军牢孔孟之道宽懈酷官来情去意凉薄笼侗貌容拿粗夹细能士鸟惊鱼骇尼师坛农业国盘匜擒贼擒王气吁吁诠订三教布衣烧铄省劲,省劲儿圣容石榴裙守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田中女铜氨丝委笃违禁伪巧五涂响石小床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