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点纸。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三折:“又不曾取罪名,又不曾点纸节,可是他前推后拥强牵拽……屈杀了一个英杰。”
“點紙節”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词汇,目前存在两种不同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古代法律术语(更常见)
根据元杂剧《哭存孝》中的用例,指在文件上按指印签押的行为。关汉卿原文通过「又不曾取罪名,又不曾点纸节」的表述,暗示这是一种与定罪相关的司法程序,可能涉及犯人画押认罪或官方文书签署。
民俗节日说(存疑)
少数现代资料将其解释为华北地区的传统节日,认为是通过焚烧纸张祭祀祖先或祈愿的习俗。但这一说法缺乏明确的历史文献佐证,可能与「中元节」等烧纸祭祀的民俗存在混淆。
建议使用场景:
點紙節(diǎn zhǐ jié)是指用圆珠笔或者其他类似工具在纸上进行点划、涂抹的一种活动。它常常出现在学生或者职场人士的生活中,用来释放压力、放松心情、提高注意力等。
點紙節由“點”、“紙”和“節”三个字组成。
點紙節最早起源于中国现代汉字书法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学生中非常流行。
繁体字中,“點”字与简体字一样,“紙”字写作“紙”,“節”字写作“節”。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没有“點紙節”这个词。但是,“點”、“紙”、“節”这三个字在古代的汉字中是存在的,并且写法有些不同。例如,“點”字在古代有“點”和“彈”的写法,而“節”字在古代有“節”、 “偈”、 “稭”等写法。
1. 他每天晚上用一个小时进行點紙節,以放松自己的大脑。
2. 我最喜欢在點紙節上使用五颜六色的笔。
3. 参加點紙節活动能够提高孩子们的专注力和创造力。
组词:点画、线条、纸上活动。
近义词:书写、涂鸦、绘画。
反义词:擦除、删除、抹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