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一节的意思、五一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一节的解释

即“国际劳动节”。全世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的节日。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二十万工人举行大罢工,要求实现八小时工作制。18 * 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决定以每年的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一节是汉语中对“国际劳动节”的特定称谓,指每年5月1日全球范围内纪念劳动者权益的法定节假日。以下从汉语词典及社会文化角度分层阐释其含义:

  1. 词源与定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五一节全称“五一国际劳动节”,简称“五一”,属合成词。“五”指代日期,“一节”强调其节日属性。该词源于1889年“第二国际”巴黎会议确立的全球劳动者纪念日。

  2. 历史沿革

    中国自1920年首次纪念五一节,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将其定为法定节假日。据《人民日报》1949年12月报道,五一节被赋予“尊重劳动、保障工人权益”的双重含义,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

  3. 法定节假日制度

    根据中国政府网公布的最新《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五一节法定假期为1天,实际通过调休形成3-5天“小长假”,成为国民旅游消费高峰期。此调整始于2008年节假日改革方案。

  4. 文化内涵扩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文化研究》指出,当代五一节已衍生出“劳动模范表彰”“春季庆典”等新内涵。例如央视“五一晚会”自1985年起持续塑造节日文化符号。

  5. 国际对比

    参考《世界节日辞典》,中国五一节保留国际劳工运动底色,同时融合本土元素。不同于欧美国家侧重游行示威的传统,中国更强调“劳动光荣”的主流价值观传播。

网络扩展解释

五一节,即“国际劳动节”或“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旨在纪念劳动者争取权益的斗争和团结精神。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起源与历史背景

  1. 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罢工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约21.6万名工人发起大罢工,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经过流血斗争,最终取得胜利。这一事件成为五一节的直接起源。

  2. 国际确立
    1889年,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会议,决定将每年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以纪念这场运动。1890年,欧美多国首次举行大规模游行庆祝。

二、意义与象征

  1. 劳动者权益的里程碑
    五一节标志着工人阶级通过斗争争取到合法权益(如八小时工作制),是人类文明民主进步的重要象征。

  2. 全球团结的纽带
    它成为各国劳动人民团结友爱、反对剥削的共同节日,尤其在社会主义国家更受重视。例如,中国自1949年起将五一节定为法定节假日,表彰劳动者对国家建设的贡献。

三、现代庆祝方式

四、名称与别名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来源、4、5、7、10等权威历史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阿蛮百分之班马宝袜悖言鼻青脸肿怖畏菖歜阐幽明微饬过舂簸冲流打诨弹曲胆识大厦将倾彫瑑定水附送公假贡院回飈悔读南华狐鼠见少键钥解难极讙计利谨厉金丝燕旧酒徒捐身徇义镌琢恐喝罍斝莲花白历本瞒唬明摆着溟鸿鸟占派不是任患烧槽生化省忆沈乱沈鱼落雁试飞四布衣松赞干布叹佩天灯推举丸封午割先声后实小额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