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道袍的意思、道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道袍的解释

[Taoist priest's robe] 道士穿的袍子

详细解释

(1).古代家居常服,斜领大袖,四周镶边的袍子。《金6*6*梅词话》第三十回:“ 翟管家 出来,穿着凉鞋浄袜,丝绢道袍。”《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身穿一件青布厚棉道袍,脚下踏着暖鞋。”参见“ 道衣 ”。

(2).僧道穿的袍服。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上:“ 吕申公 素喜释氏之学,及为相,务简静,罕与士大夫接,惟能谈禪者,多得从容。於是好进之徒,往往幅巾道袍,日游禪寺,随僧斋粥,谈説理情,覬以自售,时人谓之禪钻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孤吟》:“副末毡巾道袍,扮老赞礼上。” 鲁迅 《故事新编·起死》:“我先剥你的道袍,拿你的马。”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道袍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道袍是汉族传统服饰体系中具有宗教与世俗双重属性的长袍式外衣,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阐释:

一、词源定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道袍"词条,道袍最初指道教徒穿用的交领右衽长衫,以象征其清修身份,后发展为涵盖儒释道三教修行者及文人隐士的通用服饰。《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补充说明,明代起道袍逐渐世俗化,成为士人阶层的常服。

二、形制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代服饰史》记载,标准道袍形制为交领大袖、衣身宽博,腋下嵌"暗摆"(拼接布料),下摆前后分作三片,两侧开衩。配色遵循阴阳五行理论,以青、黑、白三色为主流,袖口缀"封袖条"强化服饰层次感。

三、文化内涵 《礼记·深衣》注疏将道袍结构比附天地人三才:圆袂代表天圆,方摆象征地方,中缝贯通喻意人道正直。故宫博物院文物研究显示,宋代文人将道袍作为"穷则独善其身"的符号,如苏轼《方山子传》所述"方屋高冠,犹汉代道服"。

四、历史演变 国家博物馆《中国服饰文物图典》考证,元代道袍出现"直缀"变体,取消腰部横褶;明代道袍领部高度增至三寸,并发展出"直裰""海青"等衍生款式。清代因剃发易服政策,道袍转为道家专用,形制简化为直领对襟样式。

注:本文内容综合《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发布的服饰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道袍”一词有两种主要含义,需结合历史演变和宗教文化综合理解:

一、历史服饰(世俗含义)

  1. 起源与形制
    源自周代汉服“褶”,明代发展为男子居家外衣,采用直领、大襟、两侧开衩设计,带有暗摆。后演变为道教服饰,但仍保留汉服特征,如宽袖、交领右衽等。

  2. 功能与使用
    曾是明代文人、平民的日常服饰,也可作为婚服或衬袍,体现朴素雅致风格。


二、道教服饰(宗教含义)

道教道袍是道士外穿的长袍,分六类,象征宗教意义:

  1. 大褂

    • 特征:青蓝色,交领右衽,袖宽1.4尺,长度分长、中、短三种。
    • 用途:日常穿着,代表“法天”之意。
  2. 得罗

    • 特征:蓝色宽袖,正式道士(冠巾后)的礼服,袖宽可达3.6尺(高功或监院)。
    • 象征:身份晋升的标志。
  3. 戒衣

    • 特征:黄色,袖宽2.4尺以上,用于受戒仪式。
    • 象征:土德,寓意“化育万物”。
  4. 法衣(天仙洞衣)

    • 特征:刺绣日月、八卦等图案,高功法师在大型科仪中穿着,住持穿紫色。
  5. 衲衣与花衣

    • 衲衣:多层补丁,象征苦修;
    • 花衣:法衣简化版,用于普通仪式。

三、文化象征

示例:明代小说《金瓶梅》《儒林外史》中均有对世俗道袍的描写,如“丝绢道袍”“青布厚棉道袍”。

别人正在浏览...

八面板屋抱犊宝石顶北园便郡补背不伦菜场参看倡乐钞贼斥免重床叠屋磁悬浮车辆促令到时大轴子定情蛾月废退風恙驩游汇登洁朗绩火急且军副开步刳形去皮落落难合禄食茫然若失门下坊缪说难忍粘胶纤维劈刀攓掇谦讬侨户切切察察清话人际关系人性论日久月深蹂若山形食量谈诉逃债提拂提奬铜鲸兔黄挽角无权五色石相伯仲细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