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虫书、刻符分别为 秦 书八体之一, 西汉 时蒙童所习。因以“彫虫篆刻”喻词章小技。 汉 扬雄 《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彫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亦省作“ 彫篆 ”。《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敢寓言於彫篆,庶髣髴於众妙。” 李周翰 注:“彫篆,谓文字也。” 宋 秦观 《论议下》:“彫篆相夸,组绘相侈,苟以譁世取宠而不适於用。”
“彫虫篆刻”是“雕虫篆刻”的异体写法,两者含义相同。以下是该成语的详细解释:
核心释义
比喻文学创作或文字技巧上的微小技能,常带有贬义,指不值得耗费精力的琐碎技艺。
词源与出处
源自汉代扬雄《法言·吾子》:“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其中“虫”指秦书八体中的“虫书”,“刻”指“刻符”(古代用于符信的小篆变体),均为西汉学童习字的基础内容。
用法与语境
文化延伸
成语反映了古代对文学创作实用性的重视,与“经世致用”思想相呼应,认为过度追求文字雕琢是舍本逐末。
近义词
雕虫小技、雕虫小艺(均强调技艺的微不足道)。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法言》《汉书·艺文志》等文献,或访问汉典等权威词典来源。
《彫虫篆刻》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用刀刻凿刻划的方式来雕刻出虫纹的篆刻艺术。
彫(艹刀口):艹为草木部,刀为刀剑部,口为口部,共5画。
虫(虍):虍为虍部,共8画。
篆(竹十):竹为竹部,十为十画,共14画。
刻(刀力):刀为刀剑部,力为力量部,共8画。
“彫虫篆刻”源自《诗经·秦风·蒹葭》:“彼蒹葭,言刈其楚。言刈其楚,言彫其虫。言彫其虫,言写之书。”在这句诗中,“彫虫”意为雕刻虫纹,篆刻文字,后来逐渐成为一个词语。
繁体字中的“彫虫篆刻”为“雕蟲篆刻”。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演变和变迁。对于词语“彫虫篆刻”,古时候的写法可能有一些差别。形状和笔画稍有不同,但含义相同。
他擅长彫虫篆刻,他的作品充满了古朴的韵味。
彫木虫纹、篆刻技艺、雕刻艺术、刀刻技巧
篆刻、雕刻、刻石
平面设计、水墨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