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山简醉 ”。 唐 孟浩然 《裴司士见访》诗:“谁道 山公 醉,犹能骑马廻。” 前蜀 韦庄 《春暮》诗:“不学 山公 醉,将何自解颐。”
“山公醉”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主要用来形容醉酒或醉态,其含义及背景可归纳如下:
“山公醉”同“山简醉”,指晋代名士山简(字季伦)醉酒的故事。该词既可用于直接描述醉酒状态,也可引申为对自然山野之美的沉醉。
唐代诗人多以此典入诗:
部分资料(如)提到该词可引申为“对山野宁静之美的陶醉”,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是现代解读,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适用于描述醉酒状态,或借醉态表达旷达心境,常见于古典诗词及历史典故引用中。需注意现代语境下多保留原典的醉酒本义。
若需进一步考证原始文献,可参考《晋书》《世说新语》相关章节。
《山公醉》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人醉得糊里糊涂,像失去了理智一样。山公指的是古代六朝时期著名酒仙沈约,他因酒瘾发作常常沉醉于山林之间,故被人称为“山公”。这个词语源于《醒世恒言》中的《醉卧江山》一话,用来形容人喝醉后失去理智的状态。
《山公醉》这个成语的拆分为:山(山字旁)公(人字旁)醉(酉字旁)。山字旁部首为山(42画),人字旁部首为人(2画),酉字旁部首为酉(7画)。
《山公醉》的繁体字为「山公醉」。
在古代,汉字的字形与现在有所不同。所以,《山公醉》的古代写法可能是「山功醉」或者「山共醉」等。
1. 他一喝醉就像个山公醉,简直不可理喻。
2. 昨天晚上大家喝得太多,今天早上都像山公醉一样,一个个眼冒金星。
组词:山林、山水、公鸡、醉翁、酒仙。
近义词:酩酊大醉、烂醉如泥。
反义词:清醒、神清气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