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雉的意思、白雉的详细解释
白雉的解释
(1).白色羽毛的野鸡。古时以为瑞鸟。《尚书大传》卷四:“ 周公 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 越裳 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楚辞·天问》:“厥利维何,逢彼白雉。” 汉 班固 《 * 通·封禅》:“白雉降,白鹿见,白乌下。” 晋 左思 《蜀都赋》:“白雉朝雊,猩猩夜啼。”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越裳操》止三句,不言白雉而意自见,所谓大乐必易是也。”
(2).白鹇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白鹇》。
词语分解
- 白的解释 白 á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白。白卷。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说。 没
- 雉的解释 雉 ì 鸟,雄的羽毛很美,尾长;雌的淡黄褐色,尾较短。善走,不能久飞。肉可食,羽毛可做装饰品。通称“野鸡”。 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城墙:雉堞。 笔画数:; 部首:隹; 笔顺
网络扩展解释
“白雉”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一、作为鸟类的白雉
-
基本特征
白雉是雉科雉属鸟类,又称白鹇、白翰,全身羽毛雪白,雄鸟头部有红色肉质突起,尾部中央羽毛纯白。主要栖息于高山竹林、阔叶林等陡峭地带,善奔走且能短距离飞行。
-
历史记载与文化象征
古代文献如《山海经》《尚书大传》中,白雉被视为瑞鸟,象征吉祥与和平。例如《白虎通·封禅》提到“白雉降”预示君主德政,东汉班固将其与凤凰、麒麟并列为祥瑞。
二、作为成语的“白雉”
-
基本含义
成语“白雉”源自春秋时期齐国典故,比喻官员贪污受贿、不为民谋利。故事中,官员狄宣因觊觎白雉羽毛被揭露,成为贪婪的象征。
-
延伸用法
该成语强调对权力滥用的批判,常见于古代政治语境,如《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以白雉羽毛的珍贵反衬人心的不可测。
三、其他相关释义
- 别名指代: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白雉列为白鹇的别名。
- 历史年号:日本飞鸟时代孝德天皇曾以“白雉”为年号(650-654年)。
白雉的释义需结合语境,既可能是珍稀鸟类或祥瑞象征,也可能是批判腐败的隐喻。更多细节可参考《山海经》《白虎通》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白雉》这个词是指一种古代华夏文明中的祥瑞鸟兽,代表着吉祥和荣耀。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词的拆分、来源、繁体字、古时写法、例句以及相关词汇。
拆分部首和笔画:
- 部首:黑
- 笔画:13画
来源:
《白雉》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尔雅》这本古代中国的词典中。它描绘了一种珍稀的白色雉鸟,被视为吉祥之兆。
繁体字:
《白雉》的繁体字为「白儿雉」。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指代《白雉》的词汇也可以用「白儿雉」来表达。
例句:
1. 凤凰和白雉都是华夏文明中的吉祥动物。
2. 据说在古代,只有皇帝才能拥有白雉的羽毛。
3. 这幅画中,画家巧妙地描绘了一只白雉的优雅姿态。
组词:
与《白雉》相关的组词有:祥瑞、吉祥、珍稀、动物。
近义词:
《白雉》的近义词有:白鸟、珍禽。
反义词:
《白雉》的反义词可以是其他颜色的雉鸟,例如黑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