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拜章的意思、拜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拜章的解释

(1).拜受慰问表彰。《国语·鲁语下》:“《四牡》,君之所以章使臣之勤也,敢不拜章。”《四牡》《诗·小雅》篇名,传为劳问使臣之作。

(2).上给皇帝的奏章;上奏章。《南史·萧子云传》:“﹝ 子云 ﹞年十二, 齐 建武 四年,封 新浦县侯 。自製拜章,便有文采。” 唐 刘禹锡 《贺赦表》:“新岁拜章,遥献 南山 之寿。” 金 元好问 《礼部闲闲赵公秉文》:“每闻一事可便民,一士可擢用,大则拜章,小则为当路者言,殷勤郑重,不能自已。”

(3).对鬼神的祈祷文。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 段氏 母病, 賁 为拜章祈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拜章是汉语中具有多重语义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归纳为以下两个层面:

一、古代公文礼仪制度

指臣子向君主呈递奏章的行为,包含特定礼仪程式。《汉语大词典》记载:“拜章,谓上奏章。”该行为始于汉代,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官员需行跪拜礼后呈递文书,体现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宋代陆游诗作中“拜章通夕玉堂寒”之句,即描绘了官员深夜起草奏章的场景。

二、道教斋醮科仪术语

在道教文化中特指法师通过焚香祷告向天庭传递表文的仪式。《道教大辞典》释义:“拜章为斋醮中法师飞神谒帝,送达表文之科仪。”其流程包含启师、变神、步罡踏斗等环节,现存北京白云观《全真青玄济炼铁罐施食》科仪本仍保留完整拜章仪轨。该仪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研究中国宗教文化的重要样本。

该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标注为历史词,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文献研究及宗教活动等特定语境。其语义演变轨迹完整呈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宗教文化的交互影响。

网络扩展解释

“拜章”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含义

  1. 拜受慰问表彰
    指接受君主或上级的嘉奖与慰问。例如《国语·鲁语下》记载:“《四牡》,君之所以章使臣之勤也,敢不拜章。” 这里的“拜章”与《诗经·小雅》中的《四牡》篇相关,常用于古代使臣受命时的礼仪。

  2. 上奏皇帝的文书或行为
    指向皇帝呈递奏章或进行奏报。如《南史·萧子云传》提到萧子云十二岁时“自制拜章,便有文采”,唐代刘禹锡也在《贺赦表》中写道“新岁拜章,遥献南山之寿”。

  3. 对鬼神的祈祷文
    用于宗教或祭祀活动中向鬼神祈求的文书。宋代郭彖《睽车志》记载:“段氏母病,贲为拜章祈福。”


二、扩展与用法


三、总结

“拜章”一词的释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核心仍围绕古代礼仪、政治文书及宗教活动展开。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完整例证,可参考《国语》《南史》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晻昧疤瘌陛廉産殖车亩城建局吃瘪春貌道合貂不足,狗尾续掉头鼠窜多灾多难泛读饭摊蕃庑峯脚俸券風言醋語风雨不透餻糜耿介庚邮乖中海嵎横扫洪钧还元汤混作一谈火落健拔剪削经子疾痛惨怛枯形灰心雷轴联对凉飔敛赀盲井浓浓攀诬片词只句潜光怯疾漆吏却避三壶栅钥食啗台省坦怀踏趿通核铜槃亡是叟无所畏惮虾虹镶片蟹网斜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