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攀诬的意思、攀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攀诬的解释

(1).犹诬告。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记淮宁二巨逆案》:“邻人素稔 王 淫恶,共不平,诉之官,讯无端。官疑邻人涎其富,受嗾攀诬。”

(2).谓犯人诬供以牵连他人。 聂绀弩 《怀<柚子>》:“不但告状,还要自己作证,还要串通别人出来作证,还要买活死囚出来攀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攀诬

指在诉讼或纠纷中,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牵连、诬陷他人。其核心含义包含两层:

  1. “攀”:主动拉扯、牵连本无关联的第三方;
  2. “诬”:虚构或夸大事实进行陷害。

一、权威释义与词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为“为达到某种目的,故意牵连诬陷他人”,强调行为的主观恶意性。来源:商务印书馆官网

  2. 《汉语大词典》

    释为“诬告牵连”,指出其常见于法律语境,如明清律法中“攀诬”属加重处罚的罪名。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二、法律语境中的典型特征


三、近义词辨析

词语 核心区别
诬告 仅虚构事实控告,未必牵连他人
构陷 设计陷阱陷害,手段更隐蔽
攀诬 兼具牵连与诬陷双重行为

四、历史与当代用例

  1. 《明史·刑法志》:

    “奸民挟仇攀诬,辄逮至百余人。”——反映明代司法中攀诬的泛滥现象。

  2. 现代司法实践:

    中国《刑法》第243条诬告陷害罪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涵盖攀诬行为(全国人大法律库)。


五、典型误用警示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20年修正.
  4. 怀效锋点校. 《大明律》. 法律出版社, 1999.

网络扩展解释

“攀诬”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pān wū,属于贬义词,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含义

  1. 无中生有地诬告或陷害他人
    指通过捏造事实、虚构罪名对他人进行恶意指控,以达到陷害或牵连的目的。这种行为常带有主观恶意,例如因私怨而虚构证据嫁祸他人。

  2. 犯人通过虚假供述牵连他人
    特指在司法场景中,罪犯为减轻自身罪责或报复,通过虚假供词将无关人员牵扯进案件中。


二、词素解析

二字组合后,生动体现了“通过编造事实强行牵连他人”的恶劣行径。


三、用法与示例


四、相关概念

总结来看,“攀诬”不仅强调诬告行为本身,更突出通过虚假陈述扩大伤害范围的特点,需警惕其对社会公正的危害性。

别人正在浏览...

白石道人北境鼻目惭悲长途电话赤犮重裘定级顶数饿虎擒羊鹅毛雪分关父权感逝革文罣虑横眉竪眼肩承僭视经验主义兢战咎戾絶殊句集距破孔席不适灵虬灵星鸾绦轮镳仑菌螺径马交鱼渼陂面妆渺无人踪呐钝内讳弃暗投明樵夫清凓侵取期限日额镕铄若鞮烧焦拾翠羽时讳水箱讼辩特书特写体能铜匠拖鞋为别伟力五南相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