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地官的意思、地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地官的解释

(1).古代六官之一。《周礼·地官·序官》:“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 郑观应 《盛世危言·农功》:“稽古帝王之设地官司徒之职,实兼教养。” 唐 武则天 曾改户部为地官(旋复旧),因亦以地官称户部长官。 唐 韩愈 《祭马仆射文》:“帝念其功,还公于朝。陟于地官,且长百僚。” 马其昶 校注:“守户部尚书。”参阅《通典·职官五》。

(2).神名。道家以天官、地官、水官为三官。 宋 梅尧臣 《观杨之美画》诗:“地官既失不可知,此画传是 阎令 为。”《宋史·方伎传上·苗守信》:“三元日,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各主録人之善恶。”详“ 三官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地官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两层核心含义,分别源于古代官制与道教神系,均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

一、古代官制中的“地官”

指中国周代六官之一,掌管土地、户籍及教化百姓之职。据《周礼·地官司徒》载,地官系统以“大司徒”为首,其职责包括:

  1. 土地管理:划分疆域、制定赋税、均平土地。
  2. 户籍治理:统计人口、组织基层(如“乡师”掌六乡,“遂人”掌六遂)。
  3. 教化民生:推行礼俗教育、赈济灾荒、调解民事纠纷。

    此制为后世户部职能雏形,体现古代“以地养民”的治理思想。

    来源:《周礼·地官司徒》(中华书局点校本);《汉语大词典》“地官”条。

二、道教神祇中的“地官”

道教“三官大帝”之一,全称“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据道经所述:

  1. 神职:主司赦免亡魂罪孽、考校众生功过,尤其在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降临人间,裁定阴阳两界善恶。
  2. 信仰渊源:与上古天地水自然崇拜及道教三元信仰融合,形成“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体系。

    来源:《三元品戒经》(《道藏》洞真部);《历代神仙通鉴》卷九。

“地官”一词的双重内涵反映了中国文化中“人间制度”与“神道信仰”的交融:

网络扩展解释

“地官”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综合多来源信息解释如下:

一、古代官职

  1. 六官之一
    源自《周礼》,为西周时期设立的官职体系之一,地官司徒掌管国家教化、土地管理及民政事务,职责包括“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唐代武则天时期曾短暂将户部改称“地官”,后恢复旧制()。

  2. 职能延伸
    地官司徒的职责涵盖地方治理,如维护治安、施政为民,因此也被引申为“地方官员”的代称,或形容地位尊贵之人()。


二、道教神祇

  1. 三官大帝之一
    道教信仰中,地官与天官、水官并称“三官大帝”(三元),分别对应“赦罪”“赐福”“解厄”。地官全称“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由元洞混灵之气化生,主管五岳诸地神仙及人间善恶记录()。

  2. 文化影响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被认为是地官赦罪之日,民间有祭祀习俗。道经记载地官职能与虞舜关联,一说其为虞舜化身()。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民俗细节,可参考《周礼·地官》《宋史·方伎传》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曼百口莫辩薄濇豹脂杯螺璧立避諠不拘细节陈情表箠朴出奇不穷出虚恭丛毛嗒尔打夥带甲大裘读衆峰巅化变皇粮黄缁会员货单截鹤续凫借景生情锦城腈纶金声魁闳坤造櫑具乐天知命沥陈马夫慢肆慢帐描龙刺凤墨绂僻奥疲朽阡原欺君误国骑牛读汉书秋杀去日濡迟散白散虑慎敬十一月束楚逃奔诿口巍然屹立文名吴郡星郎相反向马贼西第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