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器宇不凡,气量宏大。 唐 韩愈 《上宰相书》:“枯槁沉溺、魁閎宽通之士,必且洋洋焉动其心,峨峨焉缨其冠,于于焉而来矣。”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则世之魁閎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於门?” 清 孙鼎臣 《与吴筠仙书》:“古之为之者,如 司马子长 ……其人皆魁閎鉅儒。”
“魁闳”是一个由“魁”和“闳”组成的复合词,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气度或格局宏大、器宇不凡。以下是详细解析:
魁
闳
结合两字含义,“魁闳”形容人兼具以下特质: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语境,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指向(如人物特质或抽象概念)。
如需进一步了解单字演变或古文背景,可参考汉典等权威工具书()。
《魁闳》(kuí hóng)是一组汉字,其中“魁”表示骨干、首领,而“闳”表示崇高、伟大。《魁闳》一词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中具有杰出的地位或者出众的才能。
《魁闳》中的部首分别为“鬼”和“门”。它们分别位于字的左侧和右侧。而整个字的总笔画数为19画。
《魁闳》是古代汉字的组合,并没有特定的来历。它在文化中的使用较为罕见,一般用于修辞或文学创作中。
《魁闳》的繁体字为「魁闳」,与简体字一样,由部首“鬼”和“门”组成,共19画。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会有些许差异。关于《魁闳》,其古时候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即由部首“鬼”和“门”组成。
1. 他是这个行业的魁闳人物,无人可及。
2. 她以魁闳的才华赢得了大家的赞赏。
魁闳者(指在某个领域中卓越的人)
魁闳气派(形容某事物或人的豪放、崇高风范)
近义词:杰出、卓越、高明
反义词:平凡、普通、庸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