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皮弁服的意思、皮弁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皮弁服的解释

古代天子视朝、诸侯告朔所著之衣,以白缯为之。也称“縞衣”。《仪礼·既夕礼》:“荐乘车,鹿浅幦,干笮革靾,载旜载皮弁服,缨轡贝勒,县于衡。” 郑玄 注:“皮弁服者,视朔之服。” 清 凤应韶 《凤氏经说·皮弁服》:“皮弁之用,天子视朝,诸侯告朔,聘礼主宾,皆服之。” 清 凤应韶 《凤氏经说·皮弁服》:“ 孔子 谓诸侯皮弁告朔,卒告朔事,然后服縞以视朝,然则縞衣,皮弁之衣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皮弁服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礼服之一,属于吉服范畴,主要用于礼仪性场合。其核心特征及文化内涵如下:

一、基本释义

“皮弁”指以白色鹿皮制成的礼冠,“服”指配套的衣裳。据《汉语大词典》释义,皮弁服是古代帝王贵族在视朝、田猎、祭祀等场合穿戴的礼服(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其形制特征为:

二、礼制功能

  1. 等级象征

    据《周礼·春官》记载,不同爵位者皮弁玉饰有别:“天子十二会,诸侯七会,大夫五会”(中华书局点校本)。明代沿袭古制,《明史·舆服志》载皇帝皮弁“缀五采玉十二珠”,世子则“去五采玉”(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礼仪场景

    • 视朝:明代皇帝朔望日御奉天门早朝着皮弁服
    • 祭祀:《礼记·玉藻》载“天子皮弁以日视朝,听朔于南门之外”
    • 田猎:《诗经·小雅》有“弁彼鸒斯,归飞提提”之句,郑玄注:“弁,皮弁也”

三、形制演变

时期 特征演变 文献依据
周代 素衣素裳,无章纹 《仪礼·士冠礼》郑玄注
唐代 加蔽膝、革带 《新唐书·车服志》
明代 绛纱袍配红裳,玉圭九寸 《明会典·冠服》

四、文化内涵

皮弁服承载“尚质”礼学思想,《礼记·郊特牲》释:“皮弁,素服而祭…示民以质也”,强调礼制本质在于质朴庄重。其白色皮质象征天道纯净,玉饰则喻君子德行,构成“以玉比德”的礼器哲学体系。


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周礼注疏》(中华书局)
  3. 《明史·舆服志》(中华书局)
  4. 《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5. 《明会典》(万历刻本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皮弁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仪服饰,其含义和用途如下:

1.基本定义与材质

皮弁服是古代天子、诸侯在特定礼仪场合穿着的服饰,以白色细绢(白缯)制成,故又称“缟衣”。其名称来源于配套的“皮弁”(皮质礼冠),属于弁服体系中的一种。

2.使用场合

3.历史演变

4.形制特点

以白缯为材质,搭配皮弁冠,整体风格庄重简洁,符合古代“以素为贵”的礼制观念。


注意:部分网页(如)将“皮弁服”误释为成语,与历史文献记载不符,需以权威考据为准。如需完整信息,可参考《仪礼》《周礼》及清代凤应韶《凤氏经说》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安志罢老包抄冰罗閟惜跛足从事曹植齿歼出命纯固稻麦顶踵耳鬓撕磨法货放空气房牙子犯霄辐解敢断杠荡沟防騧駠贵干嗥啼诲授会提疆潦交讼金城桃禁牒金枷进质觉晧军主堪忍拦占李仁堂留瘦理王离榭逦迤龙禁尉龙物莫斯科公国喃喃细语劈半儿苹藻騝騝前知蚺蛇藤世故释网锁墩粟特泰畤顽固不化文妖无间翔贵香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