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路衢的意思、路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路衢的解释

四通八达的道路。《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庄王 伐 郑 ,胜乎皇门,放乎路衢。” 何休 注:“路衢,郭内衢道,四达谓之衢。”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四:“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明 史槃 《梦磊记·月夜遇婢》:“门前觉有裁云树,只恐眼底生疎错路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路衢,汉语词汇,指四通八达的道路交叉口或交通要道,常带有古代书面语色彩。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本义与结构

    “路”指通行之道,“衢”特指岔路或多向通道。《说文解字》释“衢”为“四达谓之衢”,强调其通达四方的特征。“路衢”属同义复合词,强化了道路交汇、往来通达的意象。

  2. 权威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明确“路衢”即“四通八达的道路”,如引《淮南子》“九通谓之衢”佐证其多向性。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标注其为书面语,释义为“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
    • 《辞源》:释“衢”为“四达之路”,印证其交通枢纽属性。
  3. 古籍文献例证

    该词多见于古典诗文,如:

    • 王勃《临高台》:“朱轮翠盖不胜春,叠榭层楹相对起。复有青楼大道中,绣户文窗雕绮栊。锦衣昼不襞,罗帏夕未空。歌屏朝掩翠,妆镜晚窥红。为君安宝髻,蛾眉罢花丛。尘间狭路黯将暮,云间月色明如素。鸳鸯池上两两飞,凤凰楼下双双度。物色正如此,佳期那不顾。银鞍绣毂往复回,路衢日照紫烟开。” 此处“路衢”描绘都城繁华要道景象。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亦有“居路衢之门”的记载,凸显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4. 引申与文化内涵

    因“路衢”连通四方,古人常借其象征:

    • 枢纽地位:如《荀子》以“杨朱哭衢涂”喻人生抉择,反映其岔路意象。
    • 市井繁华:如《中论》载“都邑之路衢,行者肩相切”,映射古代商业活动中心。

“路衢”是具象道路与抽象通达意义的结合,承载古代交通、社会及哲学意蕴,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3. 《辞源》(商务印书馆)
  4. 王勃《临高台》(《全唐诗》卷五十六)
  5.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路衢”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四通八达的道路,多用于形容交通要道或宽阔的街衢。这一解释在多个文献中均有体现,如《公羊传》、杜甫诗作等。


二、字源与结构


三、古籍例证

  1.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记载楚庄王伐郑时“放乎路衢”,东汉何休注:“路衢,郭内衢道,四达谓之衢”。
  2. 杜甫《后出塞》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以“路衢”暗喻权力中心或敏感要地。
  3. 《山海经》
    提及“枝四衢”,借道路分岔喻树枝交错。

四、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路衢”已不常用,但“衢”仍保留在部分词汇中(如“通衢大道”)。其古义多用于文学或历史研究领域。


五、总结

“路衢”是古代对重要交通枢纽的雅称,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既指实际道路,也隐喻权力、信息流通的关键节点。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说文解字》《公羊传注疏》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暴显怅人琴谄首逞气春秋战国踔厉攒三聚五存贮登基登游點紙掉包貂蝉冠弟昆对不上反人蜂房锋焰棼襍复姓俯育贯繦华纳火伯简力见效交洽胶扰箕裘击贼笏居停主人狂竖浪荡良选灵变离身迷蒙内醪牛鸣盘针扑索索千张乔声势青骹弃事取讨膻慕山硖赊买酥油同床异梦头鸡吞吞吐吐威迟唯理论文心雕龙相窒咸若席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