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调节呼吸。《摩诃止观》卷四下:“初入定时,调身令不宽不急,调息令不涩不滑。” 宋 苏轼 《龙虎铅汞论》:“有隐者教余曰:人能正坐瞑目,调息握固,心定息微,则徐闭之。”《红楼梦》第十回:“这先生方伸手按在右手脉上,调息了至数,凝神细诊了半天。”注:“中医诊脉,先稳定自己的呼吸,叫作‘调息’。”
(2).调解,平息争端。《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上曰:‘卿所料极善。然 李晟 移军, 怀光 不免悵望,若更遣 建微 、 惠元 就东,恐因此生辞,转难调息,且更俟旬时。’” 胡三省 注:“调息,犹今人言调停也。”
(3).调养将息。《红楼梦》第十回:“此时精神实在不能支持,就是去到府上也不能看脉,须得调息一夜,明日务必到府。”
“调息”是一个多维度概念,主要应用于气功、中医、养生等领域,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气功与养生角度
调息是通过意识调整呼吸,使“意气相合”,将后天呼吸转化为先天真气(即元气)的修炼方法。其本质是调和呼吸与精神,增强身体机能,最终达到驾驭形气、提升生命力的目的。
中医与导引术角度
在导引术中,调息被称为“吐纳”“练气”,通过呼吸调整促进真气运行、调和气血、按摩内脏,并辅助意守入静。
调节呼吸
调养身心
调解争端(古义)
古代文献中偶指平息矛盾,如《资治通鉴》注“调息犹调停”,此义现代已较少使用。
生理层面
心理与精神层面
完整信息可查看:[搜狗百科-调息]()、[汉典释义]()、[导引术调息解析]()。
调息是一个动词,意为调整呼吸,使呼吸变得平稳。在生活中,调息常常用于冥想、舒缓情绪、放松身心等方面的活动中。
调息的拆分部首是讠(言的省略形)和心,其中讠是左边的部首,心是右边的部首。根据《康熙字典》,调息的总笔画数为10画。
调息这个词来源于汉字,是由讠和心两个部首组成的。在繁体字中,调息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调息的形状略有差异。讠部分常常写成“言”,心部分则与现代写法相似,但略显简化。古时的调息笔画数一样为10画。
1. 练习瑜伽可以帮助调息,使身体放松。
2. 在压力大的时候,适当调息可以让情绪更加平稳。
调整、调节、调和、调理、调查、调试
平息、缓解、放松、舒缓、抚慰
激动、紧张、焦虑、忧愁、不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