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衰正的意思、衰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衰正的解释

衰怠与端正。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惨懌之情在於色,衰正之形在於仪。” 刘昞 注:“仪者形之表也,故仪衰由形殆,仪正由形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汉语大词典》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均未收录"衰正"作为独立词条。从构词法角度可作如下解析:

"衰"在古汉语中有多重含义:

  1. 等级递减,如《左传·桓公二年》"各有分亲,皆等衰";
  2. 力量减弱,《论语·微子》载"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3. 丧服等级,《礼记·丧服小记》"斩衰括发以麻"。

"正"的本义为平直不偏,《说文解字》释"正,是也"。引申有纠正、基准等义,如《论语》"政者,正也"。

二字组合可能衍生以下含义:

  1. 指礼仪制度中丧服等级与规范仪制的对应关系
  2. 古代政治术语中"盛衰"与"正道"的辩证关系
  3. 文言语境中表"逐渐修正"的动词性短语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无通行用法,建议核实具体出处语境。如属古代文献专有表述,需结合原始文本进行训诂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衰正”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1. 基本词义
    指“衰怠与端正”两种对立状态,常用于描述人的仪态或精神面貌。其中“衰”指懈怠、萎靡,“正”指端庄、肃穆,二者共同构成对人物内外状态的概括。

  2.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刘劭的《人物志·九徵》:“惨怿之情在於色,衰正之形在於仪。” 刘昞进一步注释:“仪者形之表也,故仪衰由形殆,仪正由形肃。” 说明仪态(如表情、举止)是内在状态的体现,仪态懈怠源于内在疲乏,仪态端正则源于内在庄重。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人物品评或哲学论述中,强调通过外在表现判断内在修养,属于较冷僻的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

该词通过对比“衰”与“正”两种状态,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形神合一”的观察逻辑,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辩证含义。若需进一步分析,可查阅《人物志》相关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报百道兵败如山倒不义之财惨核朝圣道院德佑叠巘丁赋底藴短罢干索胳肢窝遘时关鄽官生轨忒贵穴横痃会议贱称角踢焦心祭菜羁臣禁塞局干空碧阔落楞头磕脑蘦星淋漉履霜坚冰满肚子年丈忸怩棚菊千里信碻车跷跷板勤母穷源竟委山扉唼佞山酒甚意儿释藏受岁双鱼钥顺説四絶碑四马攒蹄四人杰松液天聚挑散外视相互歊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