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m] 微明的样子
昽咙烟树色,十里始天明。——白居易《早发楚城驿》
“昽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昽咙(拼音:lóng lóng)指天色微明的样子,常用来形容清晨或光线朦胧的状态。例如唐代白居易在《早发楚城驿》中写道:“昽咙烟树色,十里始天明”,生动描绘了黎明时分烟树笼罩的朦胧景象。
该词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古典诗词,通过简洁的意象传递出天色将明未明时的静谧与美感。
需注意与发音相近的“喉咙”(hóu lóng,指咽喉部位)区分,二者在字形、发音及含义上均无关联。
昽咙(líng lóng)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日和龙,共有8个笔画。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文献中的《诗经·小雅·北山》。在古汉字中,昽咙的写法可以是「陵龍」。
在繁体字中,昽咙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仍然是「昽咙」。
在古代汉字中,昽咙的写法是「陵龍」。在这个写法中,「陵」代表山陵,「龍」代表巨龙。
1. 远山昽咙,云雾缭绕,令人心生向往之情。
2. 昽咙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夜晚。
组词可以根据具体语境进行拓展,一些常见的组词有:
1. 昽咙之光
2. 昽咙之音
3. 昽咙之夜
与昽咙意思相近的词语包括:
1. 明亮
2. 灿烂
3. 光辉
与昽咙意思相反的词语包括:
1. 黯淡
2. 暗淡
3. 暗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