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受害。《庄子·达生》:“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避害之心不足以胜其名利之心,以故犯害而不顾。”
(2).侵害。《法苑珠林》卷二六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吉 所居西北有一山高峻,中多妖魅,犯害居民。”
犯害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具体释义需结合语境分析,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
指主动侵害他人或触犯利益,带有明显的负面行为色彩。
例证:
《后汉书·西羌传》载羌人“犯害吏民”,即指侵扰地方官吏与百姓。
《汉语大词典》释义为“侵害,加害”,强调行为对受事方造成的损害(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
用于民俗或迷信语境,指因命理、属相或风水等因素产生冲突,导致运势受损。
例证:
闽南地区认为某些生肖组合会“犯害”,如民间有“虎猴犯害”之说,属虎者与属猴者易生矛盾。
《闽南方言大词典》收录此义项,解释为“因命理相冲而产生不利影响”(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资料:
“犯害”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及用法:
受害
指因他人或外界因素而遭受伤害或损失。
出处:《庄子·达生》中提到“醉者坠车,虽疾不死”,说明醉酒者因“神全”而减少受害风险。明代李贽在《答耿司寇书》中也用此词描述“为名利犯害而不顾”的行为。
侵害
表示主动施加伤害或侵犯他人权益。
出处:南朝《法苑珠林》引《冥祥记》记载妖魅“犯害居民”,即指妖怪侵害百姓。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庄子》《法苑珠林》等原典或权威词典。
白苏本草纲目碧胫玻璃丝采蕨抄估称奇道绝赤籍玼吝疵议村庐堕废恶少法环梵云飞花令拂旦福助归道山寒湿哗变惠鲜鹄面鸠形将要奸宿笺诉甲日进往肌肉玉雪寄韵匡危卢森堡芒消没槽道没方寸谋孙霂霖南北朝疟鬼前戒奇货可居亲尊遒隽曲复柔武若有所亡如锥画沙山嘴什袭珍藏石竈水佩风裳瞬息间四愁诗腾射恬让铁水土封紊淆五禽言霞彩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