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地德的意思、地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地德的解释

(1).大地的本性;大地的德化恩泽。《管子·问》:“理国之道,地德为首。君臣之礼,父子之亲,覆育万人,官府之藏,彊兵保国,城郭之险,外应四极,具取之地。” 尹知章 注:“法地以为政,故曰地德为首。”《国语·鲁语下》:“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 韦昭 注引 虞翻 曰:“地德所以广生。”《文子·上仁》:“贪主暴君,涸渔其下,以适无极之欲;则百姓不被天和履地德矣。”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天德施,地德化,人德义。”

(2).谓大地赐恩。 南朝 梁 沉约 《光宅寺刹下铭》序:“若夫朱光所耀,彤云所临,非止天眷,兼因地德。”

(3).土地所产之物,指五谷。《淮南子·俶真训》:“当此之时,万民猖狂,不知东西,含哺而游,鼓腹而熙,交被天和,食于地德。” 高诱 注:“地德,五穀。”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地德”是古代文献中的哲学概念,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 大地的本性或德化恩泽
    指大地承载万物、滋养生命的根本属性。如《管子·问》提到“理国之道,地德为首”,强调治国需效法大地的包容与生养之道。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进一步阐释“天德施,地德化”,将地德与天德并列,体现其哲学地位。

  2. 大地对人类的恩赐
    指土地赋予的自然资源与生存条件。南朝沈约在《光宅寺刹下铭》序中称“非止天眷,兼因地德”,说明人类福祉既依赖天意,也离不开大地恩泽。

  3. 土地所产之物(特指五谷)
    如《淮南子·俶真训》中“食于地德”,高诱注解“地德”为五谷,直接关联农耕社会的物质基础。


总结
“地德”融合了自然哲学与治国理念,既强调土地的物质贡献,也象征伦理规范。其内涵在《管子》《国语》《淮南子》等典籍中均有体现,反映了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

网络扩展解释二

地德(dì dé)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地德是一个汉语词语,通常指一个人本质的道德品质或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个人的品德修养、道德观念和行为表现。 拆分部首和笔画: 地(dì):部首是土,共五画。 德(dé):部首是彳,共六画。 来源: 地德由“地”和“德”两个字组成。其中,“地”的本义是指土地,而“德”的本义是美德或道德。合在一起,地德表示在土地上的行为品质或道德规范。 繁体: 地德的繁体字为「地德」。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地德的写法与现代有些不同。地(石+也),德(又+彡+心)。 例句: 1. 她秉持着高尚的地德,从不欺骗他人。 2. 这位领导以身作则,鼓励大家保持地德。 组词: 地德可与其他词语组合,形成新的词组,例如:地德高尚、地德充实、地德修养等。 近义词: 地德的近义词包括道德、品德、品质等,它们都指的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 反义词: 地德的反义词可视情况而定。对于一个人的好品德来说,其反义词可以是恶德、堕德等。对于一个人的道德准则来说,其反义词可以是邪德、败德等。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