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第恐的意思、第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第恐的解释

只怕。表示拟测。 元 麻革 《守约斋为吕仲和作》诗:“第恐达者事,还为狷者嗤。” 元 麻革 《归潜堂为刘京叔赋》诗:“第恐遯世志,还负习隐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第恐”的汉语词典释义

“第恐”是一个文言色彩浓厚的汉语词组,多见于古代文献或近代白话作品,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其核心含义为“只是恐怕”“只怕”,用于表达说话者对某种情况可能发生的担忧或推测,常带有委婉的转折语气。以下从结构、语义及用法三方面详细解析:


一、结构与字义拆解

  1. 第:
    • 作副词时,意为“但”“只是”,表示轻微转折或限定范围,强调后文是唯一可能的情况。
    • 例证: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六:“第,但也,亦作‘弟’。”
  2. 恐:
    • 动词,意为“担心”“恐怕”,表达对未然事件的忧虑或推测。
    • 例证:《说文解字》:“恐,惧也。从心,巩声。”

二字组合后,“第”修饰“恐”,构成“只是担心……”的语义结构,弱化了绝对性,凸显委婉语气。


二、语义与用法特征

  1. 表达委婉推测:

    用于说话者提出顾虑时,避免直接否定或断言,留有回旋余地。

    例: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第恐荒榛断梗,不足供嘉宾耳。”(只是担心荒草丛生、断枝残梗,不足以招待贵客。)

    • 此处“第恐”暗示环境简陋可能怠慢对方,但措辞含蓄。
  2. 隐含转折关系:

    常与前半句形成“虽可……第恐……”的逻辑结构,前句陈述积极面,后句引出潜在问题。

    例:《儒林外史》第三回:“周进道:‘第恐他年纪太小,不晓得冲撞。’”(周进说:“只怕他年纪太小,不懂礼节冲撞了人。”)

  3. 语体与时代性:

    属近代汉语书面语体,多见于明清小说、笔记及书信。现代汉语中已被“只怕”“恐怕”等替代。


三、权威文献例证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第恐:犹只怕。表示推测或担忧。”

    • 引《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第恐人心不似长兄,所以踌躇。”
  2.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在虚词章节指出,“第”作副词表“仅、只”,与“恐”“惧”等组合后构成委婉推测句式,属文言常见用法。

  3. 古籍用例:

    • 《红楼梦》第九十回:“第恐老太太不放心,还得求婶娘常过去劝解。”
    •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第恐他水性无常,终须有变。”

四、语义辨析与近义词

“第恐”是文言中表达委婉担忧的固定搭配,其语义重在通过“第”的限定缓和语气,反映汉语在交际中的含蓄特质。现代使用需注意语境适配性,避免与口语混用。

网络扩展解释

“第恐”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理解:

1.基本含义

“第恐”意为“只怕”,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或担忧,带有假设性语气。例如在元代麻革的诗中,“第恐达者事,还为狷者嗤”即表达了对可能结果的顾虑。

2.词源与结构

3.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典文学或诗词中,表达对未来的假设性担忧。例如:

“第恐遯世志,还负习隐讥”(元·麻革)
此处指担心自己的隐居志向会招致他人讥讽。

4.与其他解释的辨析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极其恐惧”,但结合权威来源及诗句语境,此说法可能混淆了“第恐”与“大恐”“深恐”等词。实际含义更接近“推测性担忧”,而非单纯的情绪恐惧。

5.现代适用性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籍或学术研究中。如需表达类似含义,可用“恐怕”“担心”等替代。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守约斋为吕仲和作》《归潜堂为刘京叔赋》等元代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暗中倾轧便步走哔啰鄙易参头丑污抽咽储后存留大娘子胆练典实跌坐多虞法马高谭公勤横汾赏黄耄化去回档浑拨四火门见梦贱肆歼殄洁名借条脊封畸躬基线绝对温度髡蓝天泪球烈阳柳莺络绎不絶履中马牛走马熏谋惟内戚拍手称快霈恩青銮秦余望人世上闻杓角食奉石髓羹死而复生思过抬头纹剔发童颜娴靡险塞笑咍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