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出《韩非子·喻老》:“ 子夏 见 曾子 。 曾子 曰:‘何肥也?’对曰:‘战胜故肥也。’ 曾子 曰:‘何谓也?’ 子夏 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於胸中,未知胜负,故臞。今先王之义胜,故肥。’”后以“道肥”谓道义制胜,心安理得。 宋 黄庭坚 《次韵师厚病间》之十:“身病心轻安,道肥体癯瘦。” 宋 黄庭坚 《和答莘老见赠》:“履拂知道肥,浄室见天游。”
“道肥”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古代修身养性、道义制胜的哲学思想相关。以下为详细解释:
“道肥”出自《韩非子·喻老》中的典故:子夏见曾子时,曾子询问他为何变胖,子夏回答是因“战胜故肥”。这里的“战胜”指内心“先王之义”与“富贵之乐”的冲突中,道义战胜了欲望,从而心境安宁、身体丰盈。
“道肥”是借身体变化隐喻精神境界的词汇,核心在于通过坚守道义实现内心的安宁与升华。其意义更接近“心安理得”或“德充于内”,而非字面意义的“肥胖”。
《道肥》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物质朴、为人和善、富有慈悲心。字面意思是指“道德修养高深”的人。
《道肥》的拆分部首为“辶”和“⺼”,笔画分别为4和10。
《道肥》最早来源于《老子·道德经》。其中有一句话:“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不欲人之得之,小人之得之也。”解释为修养高深的人自然无为而万事顺其自然。
《道肥》的繁体字为「道肥」。
古时候,《道肥》的汉字写法为「道腓」,“腓”为古代指腹肌丰满之象征,与“肥”意义相似。
1. 他虽然穷苦,却一直是个道肥之人。
2. 他的行为慈悲,可以被称为道肥。
道肥人、修道肥、肥道修行、道德修养
道丰、道盛、道厚、道深
道瘦、道薄、道浅、道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