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论的意思、白论的详细解释
白论的解释
犹空言。《晋书·刘毅传》:“徒结白论,以为虚誉,则品不料能,百揆何以得理,万机何以得修?”《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五年》:“以品取人,或非才能之所长,以状取人,则为本品之所限,徒结白论而品状相妨。” 胡三省 注:“白,素也。释素餐者以为空餐。白论,犹空言也。”
词语分解
- 白的解释 白 á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白。白卷。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说。 没
- 论的解释 论 (論) ù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论断。论点。论辩。论据。论者。议论。讨论。辩论。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论。舆论。专论。社论。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论。 看待:一概而论。 衡量
网络扩展解释
“白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白论”指毫无根据的言论或空谈,强调言论缺乏事实依据或实际意义。其中“白”意为“空白、无内容”,“论”即“言论、讨论”,合起来可理解为“空洞的议论”。例如,在历史典故中,若有人虚构不实之言,可能被指责为“白论”。
二、引证与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晋书·刘毅传》和《资治通鉴》,用于批评官员选拔制度中的空谈现象。例如:
- 《晋书》提到“徒结白论,以为虚誉”,指仅凭空谈获取虚名;
- 胡三省在注释《资治通鉴》时进一步解释:“白论,犹空言也”。
三、用法与近义词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文献,形容脱离实际的言论。
- 近义词:空谈、虚言、无稽之谈。
- 反义词:实论、真知灼见。
四、英文翻译
英文中可译为“empty talk”或“groundless statements”,强调言论的虚无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晋书》《资治通鉴》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白论(bái lùn)是一个汉字词语,由“白”和“论”两个部分组成。下面是关于白论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部首:白(bái)是左边的部首,论(lùn)是右边的部首。
笔画:白论共有11个笔画,其中白部分的笔画数为5,论部分的笔画数为6。
白论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模糊,可能是古代文人引用或创造的一个词语。目前并没有能够找到确切的来源信息。
白论一词在繁体中文写法与简体中文相同,都是以白论组合而成。
古代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不同,因此白论在古代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具体细节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了解。
下面是白论一词的例句:
- 他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白论。
- 这篇文章中的白论引起了我的兴趣。
与白论相关的组词有:白纸(bái zhǐ)、白板(bái bǎn)、论文(lùn wén)等。
白论的近义词可能根据具体语境和含义而有所不同,没有固定的近义词。
同样地,白论的反义词也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没有固定的反义词。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如有任何进一步的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