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画虎刻鹄的意思、画虎刻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画虎刻鹄的解释

(1).《东观汉记·马援传》:“与兄子 严敦 书曰:‘学 龙伯高 不就,犹为谨飭之士,所谓刻鵠不成尚类鶩者。效 杜季良 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后以“画虎刻鵠”比喻好高骛远,终无成就。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写山水诀》:“ 黄子久 散人……画山水宗 董巨 ,自成一家,可入逸品。其所作写山水诀,亦有理致。邇来初学小生多效之,但未有得其髣髴者,正所谓画虎刻鵠之不成也。”

(2).比喻好事做不成,反变了坏事。《西游记》第三七回:“ 三藏 道:‘那怪既神通广大,变得与你相同……我徒弟纵有手段,决不敢轻动干戈。倘被多官拿住,説我们欺邦灭国,问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却不是画虎刻鵠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画虎刻鹄”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如下:

一、成语来源

该成语源自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诫兄子严敦书》。马援在信中告诫侄子:若效仿品行高洁的龙伯高不成,至少能成为谨慎之人(“刻鹄不成尚类鹜”);但若效仿豪侠的杜季良不成,则可能沦为轻浮之徒(“画虎不成反类狗”)。后人将两者结合,形成“画虎刻鹄”的典故。

二、核心含义

  1. 比喻好高骛远,终无成就
    指目标设定过高或脱离实际能力,最终一事无成。例如盲目模仿他人却缺乏相应能力,导致失败。
  2. 比喻好事变坏事
    指原本意图良好,但因方法不当或执行不力,反而造成负面结果。

三、延伸寓意

四、用法示例

附:读音与结构

网络扩展解释二

画虎刻鹄的意思

《画虎刻鹄》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描绘虎的形象而刻画了鹄的特点,表示一个人有着卓越的才华和能力,可以通过一个局部来判断整体。

拆分部首和笔画

《画虎刻鹄》这个成语可以拆分为:

画(一)虍(二)刂(一)鳥(十七)

总共由21个笔画组成。

来源

《画虎刻鹄》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北魏孔稚珪所著的《求鲁书·论画狗刻鹄》。后来,这个成语被用于描述一个人能通过绘画和刻划的局部品味到整体的能力。

繁体

《画虎刻鹄》的繁体写法为「畫虎刻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鹄」与今天的「鹄」字形不同,如:鵠、鸐、鶦 等。

例句

他的才华就如同《画虎刻鹄》一般,能够通过局部的观察和判断,推测出整体的情况。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画眉、画荻、刻舟求剑

近义词:善于以点带面

反义词:凭空臆测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