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南山豹的意思、南山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南山豹的解释

(1).典出 汉 刘向 《列女传·陶答子妻》:“妾闻 南山 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不择食以肥其身,生而须死耳。”后因以“南山豹”比喻隐居伏处、爱惜其身,有所不为的人。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我垂北溟翼,且学南山豹。” 宋 梅尧臣 《文豹篇赠黄介夫》诗:“壮哉 南山 豹,不畏白额虎。”

(2).比喻富有文采。 宋 石孝友 《渔家傲·送李惠言徐元集赴试南宫》词:“ 射虎将军 搴绣帽, 西园公子 南山豹,共跨龙媒衔凤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南山豹"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典故词汇,其核心含义源于《列女传·陶答子妻》记载的典故: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该典故比喻贤者隐居避世,修身养性,保持高洁品格。《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比喻隐居伏处、爱惜其身,有所不为的人"。

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该词包含三个层次:

  1. 本体特征:指代黑色皮毛的豹类,《说文解字》释"豹"为"似虎圜文",段玉裁注"豹状似虎而小"
  2. 象征意义:源自《庄子·山木》"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的哲学思想,引申为贤者避世修行的人生选择
  3. 文化延伸:经陶渊明《饮酒》诗"南山有旧宅"等文学创作,演化为士大夫精神追求的符号,常见于唐宋诗词中表达隐逸情怀

该典故在现代汉语中仍具生命力,《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列为"具有文化积淀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坚守原则、不随波逐流的人格特质。其语义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动物指称到道德象征的转喻过程,构成中华文化特有的隐喻表达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南山豹”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理解:

1. 比喻隐居避世、爱惜自身的人
典故出自汉代刘向《列女传·陶答子妻》。传说南山有一种黑色豹子(玄豹),在雾雨天气中连续七日不进食,目的是润泽皮毛形成美丽花纹,同时隐藏自己以躲避天敌。后以“南山豹”代指那些选择隐居、保全自身品格或才能的人。例如唐代李白在诗中写道:“且学南山豹”,表达乱世中暂避锋芒的态度。

2. 比喻文采斐然
因玄豹润泽皮毛形成花纹的行为,衍生出对才华或文采的象征意义。宋代石孝友在词中将其与“西园公子”并列,暗喻出众的文采。

用法特点
该词属于文学性表达,常见于古典诗词或议论性文本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其核心意象是通过“隐忍蓄力”实现自我完善,兼具“避世”与“待时”的双重内涵。

别人正在浏览...

暗虫跋队斩百废俱兴比较价格髀殖蟾妃臿筑陈对称誉赤骨力吃虀宰相赤舌愁垒春小麦锄薙答覆大古里达噜噶齐拱火后会无期江南弄焦寝鸡鹿塞经忏旌闾井然谨正寄僧名酒池久屈看席麻勃面如土色宁昌偏护凭临凭霄雀酺聚秦诿楚諈欺人自欺缺如人儿辱门败户少安勿躁杀食绳发省阁生死线适衬矟骑肆螫耸擢停私吐火罗无端无所不及湘汨享受享帚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