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典出 汉 刘向 《列女传·陶答子妻》:“妾闻 南山 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不择食以肥其身,生而须死耳。”后因以“南山豹”比喻隐居伏处、爱惜其身,有所不为的人。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我垂北溟翼,且学南山豹。” 宋 梅尧臣 《文豹篇赠黄介夫》诗:“壮哉 南山 豹,不畏白额虎。”
(2).比喻富有文采。 宋 石孝友 《渔家傲·送李惠言徐元集赴试南宫》词:“ 射虎将军 搴绣帽, 西园公子 南山豹,共跨龙媒衔凤沼。”
“南山豹”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理解:
1. 比喻隐居避世、爱惜自身的人
典故出自汉代刘向《列女传·陶答子妻》。传说南山有一种黑色豹子(玄豹),在雾雨天气中连续七日不进食,目的是润泽皮毛形成美丽花纹,同时隐藏自己以躲避天敌。后以“南山豹”代指那些选择隐居、保全自身品格或才能的人。例如唐代李白在诗中写道:“且学南山豹”,表达乱世中暂避锋芒的态度。
2. 比喻文采斐然
因玄豹润泽皮毛形成花纹的行为,衍生出对才华或文采的象征意义。宋代石孝友在词中将其与“西园公子”并列,暗喻出众的文采。
用法特点
该词属于文学性表达,常见于古典诗词或议论性文本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其核心意象是通过“隐忍蓄力”实现自我完善,兼具“避世”与“待时”的双重内涵。
《南山豹》是指生活在中国南部山区的一种豹子。豹子是大型猫科动物,身形灵活,毛色呈花斑状,是一种具有狩猎能力强大的肉食性动物。
《南山豹》的拆分部首是豸和山,共有10个笔画。
《南山豹》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关于南山豹的描述。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南山豹作为一种珍贵动物的重视和关注。
《南山豹》的繁体字为「南山豹」。
在古时候,文言文中常以「南山之豹」来指代南山豹。
1. 南山豹的毛色非常美丽,充满了诱人的斑点。
2. 保护南山豹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组词:南山、豹子、山区
近义词:豹、美洲豹
反义词:山羊、兔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