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道的意思、盗道的详细解释
盗道的解释
《庄子·胠箧》:“ 跖 之徒问於 跖 曰:‘盗亦有道乎?’ 跖 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后以“盗道”指盗贼的手段、方法和道德。 南朝 陈 姚最 《续画品·焦宝愿》:“旁求造请,事均盗道之法;殫极斲轮,遂至兼採之勤。” 唐 韩偓 《八月六日作》诗之二:“图霸未能知盗道,饰非唯欲害仁人。” 明 刘基 《郁离子·蛇蝎》:“ 盗犨 以如芒之鉤係八尺之丝,鉤牛舌而牵之,宵夜而牛随之行,莫之违也,故世之善盗牛者称 犨 焉。 郁离子 曰:‘是所谓盗道也。’”
词语分解
- 盗的解释 盗 à 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盗窃。盗贼。盗伐。盗掘。盗运。盗卖。盗用。盗名欺世(亦称“欺世盗名”)。 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海盗。强盗。窃国大盗。 匪窃偷 笔画数:; 部首:皿; 笔顺编号
- 道的解释 道 à 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指法则、规律: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
网络扩展解释
“盗道”一词源于《庄子·胠箧》中的典故,指盗贼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以下是详细解释:
-
词源与典故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胠箧》,记载盗跖(古代传说中的大盗)的门徒问他:“盗亦有道乎?”盗跖提出盗贼需具备五项准则:
- 圣:能推测屋内财物藏处;
- 勇:行动时率先进入;
- 义:撤退时最后离开;
- 知:判断行动可行性;
- 仁:分赃公平。
若不具备这些条件,则无法成为“大盗”。
-
词义内涵
“盗道”包含两层含义:
- 行为手段:指盗贼实施盗窃的具体方法,如观察、分工、撤退策略等;
- 道德规范:强调盗贼群体内部约定俗成的“仁义”准则,体现古代对“道”的辩证思考。
-
历史引用
该词在古籍中多次出现,如南朝姚最《续画品》用“盗道之法”比喻学习技艺的旁门途径,唐代韩偓诗作亦借用此典讽刺伪善。
-
现代用法
当代多用于文学或哲学讨论中,借以批判表面遵守道德却实际违背公义的行为,或形容某些领域潜藏的灰色规则。
注: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关哲学讨论,可参考《庄子》原典及汉典等权威释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盗道这个词的意思:指的是盗窃行为或者指盗贼行径。
拆分部首和笔画:盗道这个词的部首是皿和辶,总共有10个笔画。
来源:盗道这个词来自于中国汉字文化,是由古时候形成并衍生出来的一个词汇。
繁体:盗道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盗道这个词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同,没有明显的变化。
例句:他被发现在晚上偷偷溜进了盗道。
组词:盗贼、盗窃、盗走等。
近义词:盗窃、偷窃、抢劫等。
反义词:正道、守法、守正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