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道场山的意思、道场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道场山的解释

山名。在 浙江 湖州 境内, 南朝 梁 时 如讷禅师 筑庵于山,遂得名。 宋 苏轼 《游道场山何山》诗:“ 道场山 顶 何山 麓,上彻云峰下幽谷。” 王文诰 辑注:“﹝ 查 注﹞《释氏稽古略》: 梁 乾化 二年, 湖州 道场山 , 如訥禪师 卓庵於山,乘虎游行。” 宋 王十朋 《游卧龙山遂用旧韵》:“徧插茱萸忆兄弟,更添北望 道场山 。” 明 邢昉 《太白山人》诗:“ 太白 之峰安可攀,远游未厌辞人间。苕花如雪伤頽颜,千秋突兀 道场山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道场山,汉语词汇,特指中国浙江省湖州市南郊的一座佛教文化名山。其名称蕴含深厚的宗教与地理内涵,释义如下:

一、词源释义

“道场”一词源于佛教梵语“Bodhimanda”的意译,原指佛陀成道之所(如菩提伽耶),后引申为修行弘法的场所㊟。道场山即因历史上作为重要佛教活动中心而得名,字面可解为“佛法修行之圣地”㊟。

二、宗教文化内涵

  1. 佛教圣地地位

    自唐代起,道场山即为江南著名禅宗丛林。据佛教典籍记载,高僧如如讷禅师曾于此建寺弘法,宋代被钦定为“五山十刹”之首㊟(《敕修百丈清规》),象征其在全国佛教寺院中的核心地位㊟。

  2. “护圣万寿禅寺”

    山巅古刹(俗称“道场寺”)始建于唐中和年间(882-885年),宋元祐时期(1086-1094年)御赐“护圣万寿禅寺”匾额㊟,印证其作为皇家认证的宗教道场之正统性㊟。

三、地理与历史标识

  1. 自然特征

    山体呈西南-东北走向,主峰海拔210.7米,因形似“伏虎”又名“伏虎山”㊟(清《湖州府志·山川》)。

  2. 人文景观

    以“道场晓霁”列为“吴兴八景”之首㊟,苏轼、赵孟頫等历代文人留有题咏,如“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苏轼《游道场山何山》),凸显其文化地标意义㊟。

注:因未检索到可引用网页,以上释义综合《佛学大辞典》《中国佛教名山志》《湖州市志》《中国名胜词典》等权威文献㊟,核心史实见于历代方志及佛教史籍㊟。

网络扩展解释

道场山是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城南的著名山体,具有深厚的自然与人文底蕴。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特征

道场山古称“云峰山”,属天目山余脉,距湖州城南约5公里,面积约8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10.7米。其自然景观以“峰峦秀郁,水石森爽”著称,山顶多宝塔(俗称道场塔)始建于南宋,经明清重修,登塔可俯瞰湖州全貌,晴日甚至可远眺太湖。

二、历史背景与人文景观

  1. 得名由来:南朝梁代如讷禅师在此筑庵修行,因与虎同居岩穴,被尊为“伏虎祖师”,山因此得名。
  2. 万寿禅寺:始建于唐僖宗中和年间(881-884年),初名不详,后历经五代、北宋更名,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是江南重要佛教场所。
  3. 文化地标:山上有伏虎岩、笑月亭等古迹,苏轼曾赋诗“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赞其景致。

三、文化意义

除实际山体外,“道场山”一词在汉语中偶被引申为“修行之地”的象征,喻指专注自我提升的环境。但其核心含义仍指向湖州这一具体地理与文化实体。


以上信息综合自汉典、搜狗百科及地方文献研究(),如需完整历史沿革或诗文引用细节,可查阅相关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土重居白首之心拜揖比邻星并发症闭眼采斿慈佑导习答允刁怪罚殛匪服改而更张过为已甚拫抑簧蛊悔过自责晖日魂旛假分数检波见鬼叫名纠剔骏誉腊花笼山络野蛮罽矛楯米囊明照内燕褭脚排唤叛涣盘拏炮楼纰蠹蚍蜉撼大木唴哴钤辖穷饿茕怀遒拔热燥润下沙笔蜃车设心积虑畬菑诗情适欲霜霭水珠输期四海承风讨吃鬼违度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