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履绳的意思、履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履绳的解释

谓践行直道。《文子·上德》:“步於林者,不得直道;行於险者,不得履绳。”《淮南子·主术训》:“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取道致远而气力有餘,诚得其术也。” 高诱 注:“绳,直正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履绳"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行走于绳索之上,常用于描述古代杂技中的走索技艺,或引申为在危险境地中保持平衡、秉持正直之道的行为。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典籍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本义:走绳索

    指古代百戏中的走索表演,即今杂技“走钢丝”。《汉语大词典》释为:“行走于绳索之上”,源于古代宫廷与民间的技艺展示。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典网)

  2. 引申义:行中正之道

    以“绳”喻道德准则或法度,“履绳”象征恪守正道、不偏不倚。《庄子·马蹄》以“履绳”形容行为正直:“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此处“应绳”与“履绳”意近。

    来源:《庄子集释》(中华书局)


二、典籍用例

  1. 《列子·说符》

    “昔有宋人,巧为绳技,履绳如夷”,描述走索者技艺高超,行走绳索如履平地。

    来源:《列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 《后汉书·礼仪志》

    记载汉代宫廷庆典“作九宾散乐,含利化车,履绳吐火”,将“履绳”列为百戏表演之一。

    来源:《后汉书》(国学网)


三、文化内涵

“履绳”融合了技艺与哲理: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2. 郭庆藩. 《庄子集释》[M]. 中华书局, 1961.
  3. 杨伯峻. 《列子集释》[M]. 中华书局, 1979.
  4. 范晔. 《后汉书》[M]. 中华书局, 1965.
  5. 郑玄注, 孔颖达疏. 《礼记正义》[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网络扩展解释

“履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解释

“履绳”字面意为“践行直道”,其中“履”指行走、实践,“绳”象征正直的标准()。该词强调遵循正直的原则行事,如《淮南子·主术训》所述:“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比喻行动既符合规范又能灵活变通。

二、出处与典故

  1. 古典文献:最早见于《文子·上德》与《淮南子》,如“行於险者,不得履绳”,说明在险境中难以保持正直()。
  2. 引申比喻:后衍生为成语,比喻遵守规矩、不越界,常用于形容恪守纪律的行为()。

三、相关扩展

四、注意事项

部分网页提到该词与《史记·李斯列传》相关,但主流文献中未明确记载此出处,建议以《文子》《淮南子》为主要参考()。

别人正在浏览...

白丝饱暖边谍嬖子赤豆除外翠幔大戈壁灯晕吊省东净断梅二舌二四防护林分减干焦敢为敢做槁木胳膊肘朝外拐桂管布韩令红情轘辕呼谓警告羁锁具体化空造旷日长久哭天抹泪枯株朽木来暮联欢会利马龙变灭绝人性批敕僻戾噗喇锵铿棋雠岂奈穷经生擒活捉神武军侍祠世贵诗仙缌惨锁子骨外电晚照巍卬饷田饷餫现年先子萧梁肖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