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淫6*乱邪6*恶。 汉 刘向 《列女传·夏桀末喜》:“ 末喜 者, 夏桀 之妃也。美於色,薄於德,乱孽无道。”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乱孽汉语 快速查询。
一、基本释义
“乱孽”为古汉语复合词,由“乱”(混乱、悖逆)与“孽”(灾祸、罪恶)组合而成,核心含义指由悖逆行为引发的灾祸或道德败坏的现象。
二、语义分层解析
社会伦理层面
指因违背人伦、礼法导致的祸乱。例如《汉书·五行志》中“乱孽并兴”描述礼崩乐坏引发的社会动荡。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道德批判层面
强调个人行为失范带来的恶果,如《论衡·累害篇》“乱孽生于微末”,指小恶积累酿成大祸。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修订版。
灾异象征意义
古代文献中常将自然灾异与“乱孽”关联,如《春秋繁露》以天象异常警示人间悖逆之行。
来源:《中国哲学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三、现代使用与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乱孽”已罕用,多见于研究古典文献或历史语境,其含义可归纳为:因道德沦丧、秩序崩坏而滋生的灾难性后果。近义词包括“祸乱”“灾孽”,但“乱孽”更侧重人为因素引发的连锁恶果。
四、权威引用示例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释“孽”:“凡庶子为孽,引申为妖孽、灾孽。”
来源: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影印本,2013年。
《礼记·中庸》:“国家将亡,必有乱孽。”郑玄注:“孽,妖害也。”
来源:《十三经注疏》(整理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注:因“乱孽”属古汉语冷僻词,现代词典收录有限,释义综合古典文献及权威辞书,未提供网络链接以确保信息可靠性。
“乱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来源可综合多个文献解释如下:
“乱孽”指淫乱邪恶,多用于形容违背道德、伦理的混乱与罪恶行为。该词由“乱”和“孽”组成: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刘向《列女传·夏桀末喜》,描述夏桀之妃末喜“美於色,薄於德,乱孽无道”,强调其因美色与道德缺失导致国家混乱。
多用于古文或历史评述中,现代汉语较少使用。其近义词包括“淫乱”“邪恶”,相关成语如“兴妖作孽”“罪孽深重”。
“乱孽”是带有贬义的复合词,综合了“混乱”与“罪恶”的双重含义,常见于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道德批判。如需更详细例证,可参考《列女传》原文。
百为备览材使汊流产子纯緜悴族村步倒数彫彤叠罗汉柢藴东皋子对姻多多益办房玄龄飞牒非横富昌负曲观海瓜丘还驾华銮黄碧胡子蟾煎灯翦削经方谨敬讥嫌肌质扣綉劳民动衆良算立身马铃薯媒蝎棉力茗雪某种逆溯牛屋旁勃篣筤蓬头厉齿禽妆凄悄权计阙门三停刀婶太太深阻时不再来十行诏霜蕤説中私遁万官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