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涖事的意思、涖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涖事的解释

视事,处理公务。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夫约则易从,俭则用少。易从则不烦,用少则费薄。不烦则涖事者无过矣,费薄则调求者无苛矣。”《新五代史·崔棁传》:“ 棁 少专於文学,不能涖事, 维翰 乃命 棁 知贡举, 棁 果不能举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叉手横杖》:“古大帅涖事,文武官为之属吏者,不过庭趋声喏,今皆蒲伏叩头,无敢言及喏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涖事,汉语复合词,由“涖”与“事”构成。《汉语大词典》释“涖”为“到,临”,与“莅”同源,本义指亲临某地或某场合。在古汉语中,“涖事”多指官员到职处理事务,强调亲自参与和主持的权威性。例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诸侯涖事于鲁”,即指诸侯亲临鲁国参与政事。

从构词角度分析,“涖”字从水从位,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其“象水之临位”,引申为上位者亲临督导;“事”指具体政务或要务,二者结合突显权力行使的现场性。明代张自烈《正字通》特别指出:“凡官制中涖任、涖官,皆谓实到其地治事。”

该词在历代文献中具有稳定性,清代《康熙字典》仍保留“涖,临也”的核心释义。现代汉语中多写作“莅事”,但“涖”作为异体字仍见于古籍整理及特定场合的书面表达。需要说明的是,当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未单独收录“涖事”词条,其语义已并入“莅临”“莅任”等相关词汇体系。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涖事”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核心含义 指官吏到任后处理公务或监督政务,包含到职履职和临场监督两层含义。例如《汉典》提到“涖事”即“视事,处理公务”,与“涖政”(临朝治理政事)形成关联。

2. 字形演变 “涖”是“莅”的异体字(见《汉典》异体字标注),二字通用,均读作lì。其本义为到来,引申为官员到任后开始管理事务。

3. 语境延伸 在具体使用中可细分:

4. 相关辨析 需注意与“眡事”的差异:后者“眡”通“视”,侧重“处理”动作本身(如例句“起眡事”),而“涖事”更强调到任后的职权行使过程。

建议拓展:若需了解“涖”字更多古汉语用法,可查阅《尔雅》《康熙字典》等典籍,的康熙笔划解析可供参考。

别人正在浏览...

败句部督裁划参据晨暝鸱阑串昵触暑待间躭湎的保得气封条粪清幞头鲠讦更爽公私分明岣嵝国色固自虎视眈眈浄扫经术锦轩九奥久息居孀缆鱼了身达命灵武临机能断隶书明摆着命关纳履判却被甲持兵青莲朵轻兽遒拔三献上行首试事螫噬衰索殊称水粪苏门啸跳骇铁锨啼号土房讬伪万口一辞文儒武牢献台淅呖细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