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神道设教的意思、神道设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神道设教的解释

利用神鬼之道进行教化。《易·观》:“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孔颖达 疏:“圣人法则天之神道,本身自行善,垂化於人,不假言语教戒,不须威刑恐逼,在下自然观化服从。”《东观汉记·杜林传》:“追观往法,政皆神道设教,强干弱枝,本支百世之要也。”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澶渊之幸》:“讲和之后,兵息民安,天意悦豫;而 钦若 激以城下之盟,欲报 东门 之役。既弗之许,则説以神道设教,镇服戎心。” 李逸侯 《宋宫十八朝演义》第三十回:“譬如那《河图》《洛书》,谁敢说不是天瑞呢……这乃是圣人用神道设教,假造出来,诱服天下人心的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神道设教是汉语中源自古典哲学的重要概念,字面释义为“借助神明之道设立教化”。《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古代统治者假托鬼神之道以实施礼法教育”,核心内涵是通过宗教或神秘力量引导民众遵守伦理规范,实现社会秩序稳定。

从词源分析,“神道”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观卦》:“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此处“神”指代超越人力的自然法则或天道,“教”则强调教化功能。据《中国哲学史》考证,该思想并非单纯宣扬迷信,而是儒家“天人合一”理念的实践方式,主张将抽象道德准则具象化为民众可感知的祭祀、礼仪等形式。

历史上,“神道设教”在《礼记》等典籍中发展为治国策略。例如《礼记·祭义》记载:“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表明其本质是通过规范化的祭祀制度确立行为准则。现代《辞海》进一步指出,这一概念在文化传承中演变为“利用特定信仰体系维系伦理共识”的社会治理智慧。

在语义演变层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补充说明:该词当代可引申为“通过象征性符号系统实现价值引导”,其应用范畴已扩展至文化传播、民俗传承等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神道设教”是中国古代哲学与政治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词义

“神道设教”原指圣人通过顺应自然规律(“神道”),建立教化体系以感化世人。后演变为利用鬼神信仰、祸福观念作为教化手段,引导民众行为。

二、出处与演变

  1. 原始含义
    源自《易经·观卦》:“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此处“神道”指自然运行的神妙规律,圣人效法自然之道推行教化,达到“天下服”的效果。
  2. 后世演变
    汉代以后,“神道”逐渐与鬼神观念结合,演变为通过祭祀、鬼神祸福等信仰实施教化,成为儒家借助宗教功能实现社会治理的方式。

三、核心思想

四、争议与评价

部分观点认为其本质是“假借鬼神之道”,如宋人李逸侯指出《河图》《洛书》等天瑞可能是圣人虚构的教化工具,而儒家主流则视其为人文主义宗教观的体现。

五、现代意义

该概念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教合一”的特点,强调教化需借助超越性力量,对理解传统政治文化具有关键作用。


注: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历史案例或哲学内涵,可参考《周易》原文及汉代儒学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白纱帽版齿采侯残篇断简柴毁骨立城治赤玉舄持载翠斝倒放电闪雷鸣蝶几动物园端节段脩恩高义厚二荒地番蕉番君各白世人格棱鲠鲠贡御合刊熇暑红色保险箱黄历诲谆交谒机降靖节先生酒醒机中锦字绝收拉舌头寥翘礼容眉飞目舞面弹名不虚立清事辱到盛明歙漆阿胶士行帅使双姓闩门闭户私感台阁生风涕泪交流蹄洼桐爨橐佗文缯乌狼孝诚邪汙屑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