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时一种更休迭战的阵法。也称迭阵法。《宋史·吴璘传》:“ 璘 曰:‘有新立叠阵法:每战,以长枪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弓,次强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约贼相搏至百步内,则神臂先发;七十步,强弓併发;次阵如之。凡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遇更代则以鼓为节。骑,两翼以蔽於前,阵成而骑退,谓之“叠阵”。’诸将始犹窃议曰:‘吾军其歼於此乎?’ 璘 曰:‘此古束伍令也,军法有之。’”
“束伍令”是古代军事术语,主要包含两种解释,分别涉及军队编制纪律和作战阵法:
基本含义
指以“伍”为单位的军队编制及联保制度。根据《尉缭子·束伍令》记载,五名士兵为一“伍”,需共同签署联保凭证并交由将吏保管。
奖惩规则包括:
管理目的
通过连坐制度强化士兵间的监督与协作,确保作战纪律和战斗力。
战术特点
宋代名将吴璘在《宋史》中提出“叠阵法”,即“束伍令”的实战应用:
历史评价
该阵法曾引发争议,但吴璘强调其源自古代军法,实际运用中有效提升了防御与攻击的协调性。
“束伍令”既指军队基层组织的纪律规范,也包含实战中的协同战术。其核心是通过严格编制和战术创新提升整体作战效能。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尉缭子》《宋史·吴璘传》等原始文献。
《束伍令》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束缚和整顿士兵的命令。在古代军队中,上级将领通过发布《束伍令》来规范队伍纪律,提高战斗力。
《束伍令》的部首是弓(䥑)字旁,共有10个笔画。
《束伍令》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军事制度。在战争时期,为了统一士兵的行动和规模,上级将领发布这样的命令,以确保队伍的纪律和战斗力。
《束伍令》的繁体字为「束伍令」。
根据古代汉字的书写规范,「束伍令」可以使用「束」、「五」、「令」的古代汉字写法。其中,「束」代表捆绑束缚的意思,「五」代表士兵的数量,「令」代表命令。
1. 通过发布《束伍令》,将士兵们的纪律整顿得井井有条。
2. 军队上级下达了一道新的《束伍令》,要求每个士兵都严格遵守。
1. 整顿令
2. 纪律束缚
3. 命令规范
整顿命令、调遣令、军令
放任、自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