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厉的意思、蹈厉的详细解释
蹈厉的解释
形容舞时动作的威武。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礼记·乐记》:“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 孔颖达 疏:“初舞之时,手足发扬,蹈地而猛厉。”《史记·乐书》引此文, 张守节 正义:“蹈,顿足蹋地。厉,颜色勃然如战色也。” 宋 曾巩 《祭宋龙图文》:“蚤蹈厉於儒官,晚委蛇於从臣。” ********* 《抗战以来》二一:“不但整千整百的男青年奋发蹈厉地参加抗战工作,且有整千整百的女青年奋发蹈厉地走出家庭,奔赴前线,不让男同胞专美。”
词语分解
- 蹈的解释 蹈 ǎ 践踏,踩:蹈袭(走别人走过的老路,沿用前人旧例)。蹈节(信守节操)。蹈海(跳到海里 * )。赴汤蹈火。循规蹈矩。 跳动:舞蹈。手舞足蹈。 笔画数:; 部首:足; 笔顺编号:
- 厉的解释 厉 (厲) ì 严格:厉禁(a.列队警戒;b.严厉的禁令)。厉行(妌 )节约。 严肃:严厉。声色俱厉。 凶猛:厉害。雷厉风行。色厉内荏。 磨,使锋利:厉兵秣马。再接再厉。 古同“疠”、“癞”,恶疮。
专业解析
蹈厉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精神振奋、意气昂扬,行动充满力量与激情。该词常用来形容奋发向上、斗志旺盛的状态,多见于描述人的精神风貌或群体气势。以下从释义、字源、典籍用例三方面详细阐释:
一、基本释义
“蹈厉”由“蹈”与“厉”二字复合而成:
- 蹈:本义为踩踏、顿足,引申为实践、遵循(如“循规蹈矩”),此处强调行动上的坚定有力。
- 厉:古通“砺”,指磨刀石,引申为激励、奋发(如“厉兵秣马”),此处表精神昂扬、锐意进取。
二字结合后,整体意为步履铿锵有力,精神奋发昂扬,常以“蹈厉之志”“发扬蹈厉”等固定搭配出现,凸显积极进取的气概。
二、典籍溯源与用例
-
《礼记·乐记》
最早记载见于儒家经典:“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礼记注疏·卷三十八》)。此句描述周代《武》乐中舞者顿足扬臂、气势刚猛的动作,象征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精神。此处“蹈厉”既指舞蹈动作的刚健,亦隐喻奋发图强的意志。
典籍原文:
“夫乐者,象成者也……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
-
明清文学中的引申
后世文人沿用此词,赋予其更广泛的精神内涵。如明代宋濂《送陈庭学序》以“发扬蹈厉”赞誉士人进取之心;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则以“蹈厉之气”评述学者治学的锐意。
三、现代用法与语境
现代汉语中,“蹈厉”多用于书面语及正式场合:
- 形容个人志气:如“青年当怀蹈厉之志,矢志报国”。
- 赞颂群体精神:如“运动健儿发扬蹈厉,勇夺桂冠”。
- 文化批评术语:指文艺作品中展现的刚健、昂扬的美学风格(如鲁迅《摩罗诗力说》对“蹈厉之风”的推崇)。
参考文献
- 《礼记注疏》,[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0卷第128页。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编,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98页。
网络扩展解释
“蹈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形容舞蹈时动作的威武有力,如顿足踏地、神情激昂(源自《礼记·乐记》)。
- 引申义: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的精神状态(综合)。
二、词源与经典出处
- 《礼记·乐记》
最早记载:“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 孔颖达疏解为“初舞时手足发扬,蹈地猛厉”,强调动作的刚劲()。
- 《史记·乐书》
张守节正义补充:“蹈”指顿足踏地,“厉”指神情如临战般坚毅()。
三、用法与示例
- 文学应用:
宋代曾巩《祭宋龙图文》中“蚤蹈厉於儒官”,形容早年奋发治学()。
近现代邹韬奋在《抗战以来》中描述青年“奋发蹈厉地参加抗战”,体现积极投身的精神()。
- 成语延伸:
“蹈厉之志”指奋发向上的志向,如《汉书·扬雄传下》引申的进取精神()。
四、现代语境
如今多用于形容个人或群体不畏艰难、追求卓越的状态,如“青年当怀蹈厉之志,勇担时代责任”。
从古典舞蹈的具象动作,到抽象的精神象征,“蹈厉”一词承载了中华文化中对刚健有为品质的推崇。
别人正在浏览...
抃风儛润表台嬖宠邠土残雁绰约多姿刺虎持鹬點首断灭空二十四友扼杀发齐凤尾觥筹交错忽怠会车剪绒挟恃佳壻阶位京毂京兆画眉金花诏九规克夺阃室昆台刳削练饷了了留洋笼葱蠦蜚名刺蹑凫偏名匹竖仆顿普天下遣戍券约屈打成招忍涕日烟升化生姜树上生沈屯赊账矢石市学书迹死里求生随年杖同心方胜吐文亡躯危科为气违意小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