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貌受的意思、貌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貌受的解释

谓表面上接受。《吕氏春秋·过理》:“﹝ 紂 ﹞杀 梅伯 而遗 文王 其醢,不适也, 文王 貌受,以告诸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貌受”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其核心含义指表面上接受或假装接受,但内心并不真正认同或采纳。它强调的是一种外在表现与内在真实想法之间的不一致性,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常用于描述虚伪、敷衍或不真诚的态度。

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核心释义:

    • 貌: 指外表、表面、外貌。在这里引申为“表面上”、“假装”。
    • 受: 指接受、承受、接纳。
    • 貌受: 合起来指表面上接受,假装接受。即行为或言语上表现出接纳、同意或承受的样子,但内心并非如此,含有阳奉阴违、虚与委蛇的意味。
  2. 用法与语境:

    • 通常用于描述对他人意见、命令、批评、馈赠等的反应。
    • 强调行为的虚伪性和不真实性。
    • 常见于历史文献、古典小说或评论性文章中,用于批评或描述某人表里不一的态度。
    • 例句(模拟): “对于上司的批评,他虽貌受之,心中却颇不以为然。” (意思是:对于上司的批评,他虽然表面上接受了,但心里很不认同。)
  3. 近义词辨析:

    • 阳奉阴违: 指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比“貌受”程度更深,包含了实际行动上的违背。
    • 虚与委蛇: 指对人假意殷勤,敷衍应酬。侧重于应酬、敷衍的态度。
    • 敷衍塞责: 指做事马虎,应付了事,搪塞责任。侧重于对事情的态度。
    • 貌受 更侧重于强调“接受”这个动作本身的表面性,内心不认同是其核心特征。
  4. 权威来源参考:

    • 该词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等权威辞书对“貌”和“受”的释义及其在古汉语中的组合运用规律综合得出。这些辞书是研究汉语词汇意义和用法的经典工具书。
    • 由于“貌受”在现代使用频率极低,其详细解释多见于大型历史语文辞书或古籍注释中。

网络扩展解释

“貌受”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根据权威来源和文献用例综合判断:

  1. 表面接受(主流解释) 根据《吕氏春秋·过理》记载,商纣王将梅伯制成肉酱分送诸侯时,周文王"貌受"的行为,指表面上接受贡品以示臣服,实则暗中积蓄反抗力量。这种用法强调表里不一的权宜之计,属于政治谋略的范畴。

  2. 外貌与才能的反差(较少见)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形容词性成语,形容人外表平凡但内在卓越,类似"大智若愚"。但这种释义尚未见明确古籍出处,可能是现代引申义。

使用注意:

别人正在浏览...

奥大迸烟蹩躄鳖爪不敢掠美茶令怆痛当务打油滴翠斗艸放脱封秩附着耿黾箇人果农合交洪乔缓漫贱发见仗郊籍借风使船鸡毛掸子警察吉乌离相平等砢么麦芒马溜船毛索朋帮毗佐庆削啓示乞降让爵人梯睿诏如意娘三角函数蓍龟似水流年石影疏附术蓺诵呪窣勃野宿服苏洵太平策塔头土匟玮态巫蛊饷鞘小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