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碍难遵命”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因客观阻碍或困难,难以遵从对方的命令或要求,常用于委婉拒绝的场合。核心含义包含两方面:
二、结构与出处
三、用法与示例
四、补充信息
如需更多例句或语境分析,可参考蔡东藩原著或权威词典。
碍难遵命是一个成语,意指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遵从命令或指示。它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碍"、"难"、"遵"和"命"。
其中,"碍"的部首是"石",笔画数为"13";"难"的部首是"阝",笔画数为"7";"遵"的部首是"辶",笔画数为"12";"命"的部首是"口",笔画数为"8"。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书·王贾等传》,其中有一句记载:"于是益州人还报,公问以刚毅为柔弱之术,毋从曰:伏以为臣等固非能不欲从然而年少畏罪,困于事者众,民未附至,是以触雒無暇顾即昧者。"这里的"触雒无暇顾即昧者"就是后来"碍难遵命"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碍"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难"的写法为"難";"遵"的写法为"遵";"命"的写法为"命"。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可以将这个成语写成:"礙難遵命"。
以下是一个例句:"由于某些特殊情况,他碍难遵命,无法按时完成任务。"
与"碍难遵命"意思相近的成语包括:"违背命令"、"不遵从指示"等。
与"碍难遵命"意思相反的成语包括:"百依百顺"、"言听计从"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