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凿痕的意思、斧凿痕的详细解释
斧凿痕的解释
(1).用斧凿削刻留下的痕迹。 唐 韩愈 《调张籍》诗:“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2).比喻诗文刻意造作的痕迹。 宋 惠洪 《冷斋夜话·诸葛亮刘伶陶潜李令伯文如肺腑中流出》:“ 李格非 善论文章,尝曰: 诸葛孔明 《出师表》、 刘伶 《酒德颂》、 陶渊明 《归去来词》、 李令伯 《陈情表》,皆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文中有诗诗中有文》:“ 谢元暉 曰:‘好诗圆美流畅如弹丸。’此所谓诗中有文也……观 子美 到 夔州 以后诗,简易纯熟,无斧凿痕,信是如弹丸矣!”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 易安 《声声慢》词……后闋又云:‘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文学报》1987.2.26:“全诗情随景移,开阖自如……又十分熨贴,没有斧凿之痕。”
词语分解
- 斧的解释 斧 ǔ 砍东西用的工具,多用来砍木头。古代亦用来作兵器:斧子。斧头。斧钺。斧柯(a.斧子的柄;b.喻政权、权柄)。 用斧砍:斧正(敬辞,请人修正文句,亦作“斧政”)。斧凿(a.斧子或凿子;b.指文艺作
网络扩展解释
“斧凿痕”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
字面意义
指用斧头、凿子等工具加工木石时留下的痕迹。
例如:“这座雕像的基座还留有明显的斧凿痕。”
-
比喻义
形容文学、书画等艺术作品因过度雕琢而显得生硬、不自然。例如:
“这首诗虽然用词华丽,但斧凿痕太重,反失意境。”
二、来源与用法
- 语源:出自唐代韩愈《调张籍》诗句“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原指大禹治水的痕迹,后引申为雕琢痕迹。
- 语法功能:多作宾语或主语,常见于文艺批评语境。
- 近义词:雕琢过甚、矫揉造作;反义词:浑然天成、自然流畅。
三、权威性说明
需注意,该词解释在多个来源中表述相似,但部分网页(如、5)权威性较低,建议结合工具书(如《汉语大词典》)进一步验证。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斧凿痕”一词的意思是指斧凿或石凿所留下的痕迹或印记。下面是有关该词的一些详细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斤”是象形字,表示斧头形状。
- “凵”是一个构件部首,表示器物的凹槽形状。
- “疒”是旁注部首,表示与疾病相关。
该词的来源:
“斧凿痕”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用来形容斧凿或石凿在物体表面留下的刻痕,尤其是指木材表面的凿痕。此词语常用于描述石雕、木雕、石碑等艺术品上的凿痕。
繁体字:
繁体字版本为「斧鑿痕」。
古时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写作「斧鑿痕」,包含斧头和凿子的形象,以及“疒”部作为旁注。
例句:
- 这个木雕上还清晰可见着几道斧凿痕。
- 他为了修复古建筑,亲自动手,留下了一道道斧凿痕。
组词:
- 斧凿:指使用斧头和凿子进行刻削或打击。
- 痕迹:指留下的痕迹或痕迹的踪迹。
- 刻痕:指利器或尖锐物体在物体表面上刻下的痕迹。
近义词:
- 刻痕、雕刻:描述在物体上刻下的痕迹或图案。
反义词:
- 光滑、平整:描述没有痕迹或凹凸的表面。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