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畔援的意思、畔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畔援的解释

亦作“畔换”。亦作“畔涣”。1.跋扈,专横暴戾。《诗·大雅·皇矣》:“帝谓文王,无然畔援。” 郑玄 笺:“畔援,犹跋扈也。”《汉书·叙传下》:“ 项氏 畔换,黜我 巴 汉 。” 颜师古 注:“畔换,强恣之貌,犹言跋扈也。” 晋 陆云 《盛德颂》:“ 有项 畔换,不式王命。”《新唐书·裴度传》:“﹝ 度 ﹞及陛见,始陈二贼畔涣,受命无功。”

(2).取舍;求取。 宋 张载 《正蒙·三十》:“圣人于物无畔援,虽 佛肸 、 南子 ,苟以是心至,教之在我尔,不为已甚也如是。” 明 唐顺之 《答吕沃州书》:“兄云山中无静味,而欲闭门独卧以待心志之定,即此便有欣慕畔援在矣。”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二:“然治平至於人人可奢,物物可贵,即无所用其歆羡畔援,相与两忘而咸归於淡泊。”

(3).违离,改易。 宋 王安石 《谢公墩》诗:“万事付鬼籙,耻荣何足论。天机自开闔,人理孰畔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畔援”是汉语中较为生僻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古代典籍和训诂学角度进行解析。《汉语大词典》指出,“畔援”原指跋扈、放纵之态,后引申为强横霸道、恣意妄为的行为。该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皇矣》:“无然畔援”,郑玄在《毛诗笺》中注释为“畔援,犹跋扈也”,强调其“蛮横不受约束”的核心语义。

在构词法层面,“畔”本义为田界,后衍生出“背离”之意;“援”则有攀附、倚仗之意,二者结合后形成“仗势越界”的比喻义。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特别说明,该词在汉代典籍中多用于描述诸侯割据或权臣僭越的政治现象。

现代语言学研究中,《古代汉语词典》将其列为“联绵词”,强调其双声叠韵的构词特点,并收录“畔援”在唐宋诗文中的用例,如韩愈《平淮西碑》中“畔援跋扈”的表述,印证其语义的历史延续性。

网络扩展解释

“畔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较为丰富,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跋扈、专横暴戾
    这是最常见的义项,源自《诗经·大雅·皇矣》中的“帝谓文王,无然畔援”,郑玄注为“犹跋扈也”。该义项多用于形容强横、不受约束的行为。

    • 例:《新唐书·裴度传》用“畔涣”描述叛乱行为,即“二贼畔涣,受命无功”。
  2. 取舍、求取
    引申为对事物的选择或追求,如宋代理学家张载所述“圣人于物无畔援”,指圣人不偏执于外物。

    • 例:明代唐顺之在书信中批评刻意求静的心态是“欣慕畔援”。
  3. 违离、改易
    指违背原有状态或改变方向,如王安石诗句“人理孰畔援”,暗含对人性变化的疑问。

二、词形与发音

三、使用建议

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多出现在文学或历史研究中。若需引用,建议结合上下文明确具体含义,避免歧义。更多古籍用例可参考《诗经》《新唐书》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暗喻败敝变工队贬毁变脸常常谄冒愁苦倒帐巅一钓翁叠扑玎玎独完二流防扼封峦风雨凄凄丰胙干粪感恚海岸害孩子餱食画力货损呼冤笳鼓节嫠进贤进能鸠合两礼林公买进卖出美俗捻着鼻子抢步荞面晴霁情见力屈期望诠简赏纳神路涉浅世位耍货书虫子水国戍口疏罔死巷澾瀸讨关往生咒文穷贤内助小郎君下田夏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