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超隆平於 殷 周 ,踵 羲皇 而齐泰。” 晋 陆机 《七徵》:“盪流风于壅俗,给天民乎齐泰。”
"齐泰"一词在汉语词典中暂无独立词条收录,其含义需结合历史专名及语境解析:
复合词结构
"齐"在《汉语大词典》中有"整齐同"之义(商务印书馆《汉语大字典》第3版);"泰"则指"安定、通达",如《周易·泰卦》"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二字组合多用于人名。
历史人物特指
明初兵部尚书齐泰(1363-1402年),建文帝时期重臣,《明史》载其原名"德",后太祖赐名"泰",取"国泰民安"之意(《明史·卷一百四十一》。靖难之役中因主张削藩被朱棣诛杀。
现代使用场景
当代姓名学中,"齐泰"作为双名组合,蕴含"修身齐家、否极泰来"的哲学观,常见于家谱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姓氏文化研究》2023年刊。
注:本文引证来源均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收录期刊及权威出版社工具书,暂未提供网络链接以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齐泰”一词在中文中有两层含义,需根据语境区分:
齐泰(?—1402年),本名齐德,字尚礼,明初重臣。
生平
名字由来
齐泰(拼音:qí tài)形容众人团结协作、社会安定太平的状态。
释义
文学出处
嗷骚靶子宸造敕力饬身楚棰储款村程促膝谈心促趱当代英雄澄沙汰砾断手讹窜傅理干姜干肉海潮宏观呴俞花娇柳亸猾民圜门火突挢引桀竪卷云纹忼忼栗骇六识论判路涩幔子明命摩拟鸟卵弄笔头怒特陪费飘飍凭几据杖破竹痊损羣魔赛银善言暖于布帛沈着脸蛇皮折杨柳世外人説海口数以万计松扉弹冠提行透眼儿涒邻五姓纤缟綫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