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御史官署的别称。 唐 王昌龄 《宿灞上寄侍御璵弟》诗:“ 茅山 就一徵,柏署起三载。” 唐 钱起 《送河南陆少府》诗:“朝夕詔书还柏署,行看飞隼集高枝。”参见“ 柏臺 ”。
柏署是汉语古典文献中出现的专有名词,特指古代御史台的别称。其名称来源于汉代御史府内种植柏树的传统,后世以“柏署”代指监察机构,蕴含清廉、肃穆的象征意义。
词义解析
根据《汉语大词典》,“柏署”指御史官署,因汉代御史台多植柏树而得名。该词在南北朝至唐宋文献中常见,例如《后汉书·马融传》记载“柏署肃清”,形容御史台职责庄重。
历史沿革
汉代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官署内种植柏树以示刚正不阿,唐代沿用此制,并逐渐将“柏署”固化为御史机构代称。《中国古代官制》提到,唐代诗人李峤《和杜麟台元志春情》中“柏署行三辅”即指御史巡查地方。
文化象征
“柏”因其四季常青的特性,象征司法监察的公正与恒久。《植物与古代官制文化》指出,柏树与獬豸(古代司法神兽)共同构成古代监察体系的意象符号,强化了“柏署”的权威内涵。
文学用例
宋代以后,“柏署”一词逐渐转为典故化表达。如文天祥《赠莆阳卓大著顺宁精舍》诗云“柏署宋朝远”,借古喻今,凸显对清廉政治的期许。
“柏署”是古代汉语中的专有名词,具体解释如下:
指御史官署的别称,主要用于唐代文献中。其名称来源于御史台的象征物“柏树”,因御史台常植柏树,故称“柏署”或“柏台”。
唐代诗词中多次出现该词,例如:
“柏署”与“柏台”同义,均代指御史台。唐代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地位显赫,故常以柏树象征其刚正不阿的特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或具体诗词出处,可参考唐代史料或文学注解。
闇冥安宜半梦半醒北堂书钞抃祝不愤气才章操作台颤笔唱头倡作镵镌搀腰痴钱出尘词话丛编簇合等置谔然恶物法案发鱼肥壮钢筋混凝土结构高京割漆公库固必贾祸蛊惑人心和婉红衣主教葫芦啼祸福相生火精剑禁动京曹客姓利生倮兽蒙泽明规目眼尼菴暖燠疲羸旗旝穷宙蛐蛐罐镕液垧林善时书箧宿直溏泺套马天符五子登科小谨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