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砀极的意思、砀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砀极的解释

古乐名。《汉书·西域传赞》:“﹝天子﹞设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碭极》,乐名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砀极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本义与词源

“砀极”原指盛大无极、广布四方的状态:

二、典籍中的特指(乐舞名)

该词在《汉书·礼乐志》中有明确记载,特指汉武帝时创制的一种宫廷乐舞:

“《安世房中歌》十七章…《郊祀歌》十九章…其《天地》篇云:‘ 爰熙紫坛,思求厥路。恭承禋祀,温豫为纷。黼绣周张,承神至尊。砀极晏荒,奄观九垓。’”

(译文:铺设辉煌的紫坛,寻求通达神灵之路。恭敬地举行祭祀,温暖和乐的气氛洋溢。华美的绣品四处铺陈,以承奉至高神明。乐舞盛大充塞天地,遍观九州八极。)

此处“砀极” 作为乐舞的形容,象征其规模恢弘、上达天听,体现天人感应的礼乐思想。班固在《汉书·礼乐志》进一步解释:

“《安世歌》本由《房中乐》…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安世乐》…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其《天地》篇中‘砀极’者,言德泽广被,若天覆地载,无极也。”

可见,“砀极”在此语境中既描绘乐舞的盛大场面,亦隐喻帝王恩德如天地般无边无际。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砀极”词条释义引《汉书》用例,明确其“盛大无际”之义及乐舞专名属性。
  2. 《汉书·礼乐志》(中华书局点校本):原始文献记载“砀极”在《郊祀歌·天地》中的使用背景及官方释义。
  3. 王先谦《汉书补注》:清代学者对《礼乐志》的权威注疏,详释“砀极”的礼乐文化内涵。
  4.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收录“砀”字“振荡”“广大”义项,佐证“砀极”构词逻辑。

“砀极”一词融合了语言哲学(广大无极)与礼乐实践(乐舞名),是体现汉代天人观与文化气象的重要语汇。

网络扩展解释

“砀极”是一个汉语古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释义
    “砀极”指古代的一种乐名,主要用于描述汉代宫廷宴请外族宾客时演奏的乐曲。其名称可能源于音乐本身的恢弘气势或演出场合的特殊性。

  2. 历史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赞》,记载汉武帝为款待四夷宾客,设宴时演奏《巴俞》《都卢》及海中的《砀极》,并伴有“漫衍鱼龙”“角抵之戏”等表演。颜师古在注释中引用李奇的观点,明确“砀极”为乐名。

  3. 相关背景

    • 使用场合:汉代宫廷用于外交宴饮或庆典活动,属于融合多元文化的表演形式,可能与西域音乐或仪式舞蹈有关。
    • 字形与发音:“砀”本义指有花纹的石头(《说文解字》),后引申为“振荡”“宏大”之意;“极”可理解为极致。二字组合可能与乐曲的磅礴风格相关。
  4. 现代考释
    由于史料有限,“砀极”的具体曲调、乐器及流传范围已不可考,仅能从文献中推测其作为汉代文化交流的象征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书》原文或相关古代音乐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谙版暗浅百川赴海剥文抱志备忘录本都变本加厉饆饠偿耗臿筑称算迟巧丑人多作怪大器灯火等契雕体端静方竹杖父慈子孝根钵子躬化古淡贵步汇合荤菜跻跻跄跄浸蠹进计咔吧廊檐林扃龙辅落路緑扇霾晶没办法面脂墨汁捏告凭倚浅缪秋潮热势山芥傻眼神策军神仙肚事权顺説随人作计孙邮速灾谈空说有调解氃氋侮嫚五味先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