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丹凤诏的意思、丹凤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丹凤诏的解释

后赵 石虎 以五色纸为诏书,衔之木凤口,以颁行天下。见《晋书·石季龙载记》。后因以“丹凤詔”泛称帝王诏书。 唐 戴叔伦 《赠司空拾遗》诗:“望闕未承丹凤詔,开门空对 楚 人家。” 五代 徐夤 《献内翰杨侍郎》诗:“丹凤詔成中使取,白龙香近圣君来。”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出抚》:“天上一封丹凤詔,门前三丈碧油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丹凤诏”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色彩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古代皇帝颁发的诏书。该词属于典雅的古汉语表达,常见于古代诗文之中。

其释义可从字源与象征意义两方面理解:

  1. “丹凤”的象征:

    • “丹”指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祥瑞、尊贵。
    • “凤”即凤凰,是神话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帝王、后妃或非凡的人物,也代表祥瑞、太平盛世。
    • 合称“丹凤”,常指代帝王或与帝王相关的事物。在建筑上,“丹凤门”、“丹凤阙”是皇宫正门的代称,象征皇权。
  2. “诏”的含义:

    • “诏”指皇帝颁发的命令或文书,即诏书。它是古代最高统治者下达指令、颁布政令、册封赏罚的正式公文。

因此,“丹凤诏”的字面意思是“从丹凤门(或皇宫)发出的诏书”,引申义即为“皇帝的诏书”。 这个词语形象地借用了皇宫的标志性建筑或象征物(丹凤)来指代皇权的来源,赋予了诏书以尊贵、神圣和权威的色彩。

文学中的例证: 该词常出现在古典诗词中,用以渲染皇家气派或表达仕途抱负。例如,唐代诗人李绅在《忆春日曲江宴后许至芙蓉园》中写道:“归到通衢复谁问,丹诏在门空夕曛。” 这里的“丹诏”即“丹凤诏”的简写,指皇帝的诏命。

“丹凤诏”是一个典雅的古语词,专指皇帝的诏书。它通过“丹凤”这一象征帝王与祥瑞的意象,赋予了诏书尊贵、神圣的意蕴,体现了古代中国皇权的威严和人们对皇权的尊崇。该词主要用于历史文献和古典文学作品中。

来源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丹凤诏”是中国古代对帝王诏书的雅称,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解读:

1.词源与历史背景

源于后赵君主石虎时期(公元4世纪)的典故。据《晋书·石季龙载记》记载,石虎以五色纸书写诏书,将诏书置于木雕凤凰口中,通过机械装置传送至宫外颁行天下。这一形式因木凤的丹色(红色)与帝王权威的象征结合,得名“丹凤诏”。

2.释义演变

最初特指石虎诏书的独特形式,后逐渐演变为对帝王诏书的泛称。唐代诗人戴叔伦曾用“望阙未承丹凤诏”表达未接到朝廷任命的遗憾,可见其已成为文学中常见的意象。

3.象征意义

4.文学引用

五代诗人徐夤在《献内翰杨侍郎》中以“丹凤诏成中使取”描述诏书传递,进一步印证其作为帝王政令的代称。


注:部分资料对“凤凰图案纸张”的描述(如)未见于权威史籍,可能为后世附会解读,需谨慎采信。

别人正在浏览...

拜伏变法禀承敕宪当归躭湎东谢蛮敦睦墩堡繁夥飞溅風騷俯稽鲠亮梗僻桂香飘海上方旱冰场红豆蔻红男绿女缓辙慧丽回塘监决进劝积阳剧郡炕柴灶苛吏剌搭类兰若楼船率由慢肤尨诡纳履决踵女界疲于奔命扑城潜龙勿用千头橘轻艓倾顿瞿唐关让叙任运容载辱駡撒的室如悬罄速就特遣廷史铜印枉勘虚招忘年之契卫队矹矹无支祁相鼠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