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敦睦的意思、敦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敦睦的解释

(1) [amity;concord;harmony]∶亲善和睦

古者诸侯朝聘,所以敦睦亲亲,协和万国也。——《三国志·明帝纪》

(2) [promote friendly relations]∶使和睦。亦作“敦穆”

敦穆于于九族。——夏侯湛《昆弟诰》

详细解释

亦作“ 敦穆 ”。1.亲厚和睦。《后汉书·独行传·缪肜》:“弟及诸妇闻之,悉叩头谢罪,遂更为敦睦之行。” 明 方孝孺 《友于堂铭》序:“以友于名堂,盖有志乎敦睦者。”

(2).指使亲厚和睦。《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敦睦九族,平章百姓,不闻以鬼神道治天下,惟陛下省察。” 欧阳山 《三家巷》三五:“说来说去,无非是什么取缔排 日 运动,敦睦两国邦交那一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敦睦”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敦”与“睦”两个语素构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敦”的本义为厚道、诚恳,引申为注重、加强;“睦”指和好、亲近,二者组合后表示“使关系和睦融洽”。该词在《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中被标注为动词,强调通过主动行为促进友好关系,常见于外交辞令与宗族伦理场景。

从语义演变看,“敦睦”最早可追溯至《尚书·尧典》“惇睦九族”的记载(“惇”为“敦”的古体),《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注解认为其承载着中国古代“以和为贵”的礼制思想。现代汉语中,该词具有以下特征:

  1. 搭配特性:多用于“敦睦邦交”“敦睦邻里”等四字结构,后接表示群体关系的宾语,如《人民日报》2023年外交评论中“敦睦中非传统友谊”的用法。
  2. 语用层次:属于书面正式用语,《新华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指出其常见于官方文书、学术著作及宗族训诫文本,如清代《朱子家训》“敦睦族谊,守望相助”。
  3. 近义关联:与“亲睦”“修好”构成近义关系,但区别于“和睦”的静态描述,更强调主动促进关系的动态过程,参考《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语文出版社)的辨析。

语言学角度而言,该词符合汉语双音节化趋势,且通过并列式构词法强化语义,在《汉语言文化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中被列为典型的文化负载词。

网络扩展解释

“敦睦”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于描述亲善和睦的关系或促进和谐的行为,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亲善和睦
    指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友好融洽的关系。例如《三国志·明帝纪》中“敦睦亲亲,协和万国”,强调通过朝聘礼仪增进诸侯国间的和睦。

    • 例:家族内部需“敦睦九族”(《新唐书》),保持血脉亲情的紧密联结。
  2. 使动用法:使和睦
    指通过主动行为促进和谐,如“敦穆邦交”(《查字典》)。

    • 例:南京政府曾颁布《敦睦邦交令》,旨在维护中日关系()。

二、历史与文献中的运用


三、应用场景


“敦睦”既是一种自然状态(亲善和睦),也是一种主动行为(促进和谐),适用于从家庭到国家的多层次关系,体现了中华文化对和谐共处的重视。

别人正在浏览...

笨拙逼目秤锤落井陈力列痴儿呆女从使丹麯点撺彫丧跌误饭玉沸跃封祝高词躬耕乐道觚编过屋豪旷好物黑风孽海洪霖坏处浑铁焦尾借换经纬万端京韵大鼓攫啮巨巾开绿灯溜水媚骨渺无音信磨勘抹泥目乱精迷平陷欠乏浅方栖薄钦动穷说曲里拐弯柔悫肉馅三蛇羹十八般试刊蜀道难束蒿说口嘴痰火佻薄怗怗竦竦体法魏氏文娱现代派仙人盖衔恤